奧運會上的“法院” 里約:反興奮劑成為焦點
俄羅斯田徑隊被集體禁賽,反興奮劑仲裁庭首次設立……反興奮劑,成為里約奧運會體育仲裁的重頭戲。
責任編輯:蘇永通
2016年7月21日,瑞士洛桑,國際體育仲裁院秘書長MatthieuReeb發表講話,宣布駁回俄羅斯針對國際田聯禁止其參與2016年奧運會的上訴。
不同國家對于體育仲裁的積極性不同,而具體案件仲裁的主要區別往往是,請律師代理還是沒有律師代理。
俄羅斯田徑隊被集體禁賽,反興奮劑仲裁庭首次設立……反興奮劑,成為里約奧運會體育仲裁的重頭戲。
奧運會還沒開幕,就出現了奧運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幕——68名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因興奮劑問題,集體被里約拒之門外。
而到了里約,又有三名運動員被查出藥檢呈陽性,其中,波蘭舉重選手Tomasz Zielinski和保加利亞田徑選手Silvia Danekova二人已確定被取消參賽資格。對于中國游泳運動員陳欣怡則尚未給出最終判定。中國游泳協會要求陳“積極配合,如實陳述”。
在一屆又一屆奧運會上,國際體育仲裁院(英文簡稱CAS)和它的仲裁員們如同一只無形的大手,決定著許多運動員的命運,也改寫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
仲裁員多來自歐美
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教練員或裁判員,從正式報名參加奧運會的那一刻起,便注定要接受CAS及其下臨時仲裁法庭(英文簡稱AHD)的管轄。
所有報名表里,都包含了接受CAS專屬管轄權的強制性仲裁條款。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為例,CAS管轄條款被安排在第8條。“……CAS所做的裁定應當是終局裁定,有約束力且不能上訴。我因此放棄向任何其他法庭或仲裁庭提起任何訴請、仲裁、訴訟或尋求任何其他形式救濟的權利。”
1984年成立之初,CAS只是國際奧委會(英文簡稱IOC)下屬國際體育仲裁委員會的一個機構,經費也由IOC承擔,公信力不時受到挑戰。
經過1994年大刀闊斧的改革,CAS在人員配備、行政管理、收入來源等多方面削弱了對IOC的依附。此后,改革帶來的超然地位逐漸令全球體育界為之“臣服”。
CAS官方顯示目前有445名仲裁員,他們需由獨立于國際奧委會的國際體育仲裁理事會(英文簡稱ICAS)任命。ICAS一共有20名理事,許多人是著名的國際法專家。2014年11月,海牙國際法庭大法官薛捍勤成為首位中國籍理事。
至2002年底,所有奧林匹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均在其章程、規范中運用了CAS條款,自愿接受CAS管轄。
按照慣例,CAS在奧運會期間設立臨時仲裁庭。臨時庭的模式,也越來越多出現在歐錦賽、世界杯、亞運會等國際大型體育賽場上。
法籍華裔律師陶景洲是CA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