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人嘗鮮,消費者受騙,小賣家叫苦 一顆櫻桃如何攪動“眾籌”這潭水
5萬的預設額,一個月不到籌了110萬,類似櫻桃這樣的互聯網眾籌項目之火爆場面,超乎想象。風生水起的互聯網眾籌產品背后,行業自律、平臺監管、消費者維權等方面的問題隨即開始暴露出來。
責任編輯:呂宗恕
5萬的預設額,一個月不到籌了110萬,類似櫻桃這樣的互聯網眾籌項目之火爆場面,超乎想象。
風生水起的互聯網眾籌產品背后,行業自律、平臺監管、消費者維權等方面的問題隨即開始暴露出來。
櫻桃紅了。“村官櫻桃”眾籌項目在淘寶眾籌平臺上線一個月,累計獲得7936人支持,籌集金額112.3萬元,超出預設融資額二十多倍。
該項目發起人張瑞豐靠櫻桃就此獲得了自己電商創業的第一桶金。然而,一些支持此項目的消費者卻有著另一番遭遇。
周小六(化名)在2016年4月初收到的“櫻桃”是一份賣家簽字的紙質合同,合同顯示,將于5月到6月櫻桃成熟期陸續發貨,隨后,淘寶系統自動扣除眾籌尾款。
5月下旬,部分認籌者收到櫻桃,但普遍反映櫻桃個頭小、腐爛多、有農藥味、短斤少兩等問題,賣家回復將在二次發貨時彌補消費者損失,或請消費者向淘寶申請售后維權。此時,淘寶平臺15天投訴維權期已過,客服對于退款請求不予受理。
6月,收到“問題櫻桃”的消費者繼續增加,賣家店鋪和眾籌項目信息從平臺突然消失,多人反映聯系不到賣家。截至目前,仍有不少買家等待維權。
多名參與互聯網眾籌的消費者告訴南方周末,不僅是“村官櫻桃”,淘寶眾籌平臺的“自由櫻桃”“故鄉櫻桃”“大櫻桃農民創業店”等項目,有關蘋果、荔枝、藍莓、楊梅等一些眾籌項目也存在上述情況,有眾籌消費者懷疑這些是利用眾籌的“圈錢騙局”。
一起源于對互聯網眾籌櫻桃產品質量的追問,經眾多認籌者碰撞后,引發對當前我國互聯網消費眾籌的諸多質疑。而看似繁花似錦、紅紅火火的互聯網消費眾籌市場又何以因一顆櫻桃而壞了“名聲”?
“鬧心”的眾籌大櫻桃
“好小的大櫻桃”“給你吃的不叫櫻桃,叫教訓”“關鍵是咱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為網絡眾籌維權而成立的QQ群討論激烈。
張瑞豐在項目介紹里自稱是一名負責村里農業事務的“大學生村官”,大學主修農業并曾到智利考察車厘子種植,大櫻桃是本村的支柱產業,希望通過眾籌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煙臺大櫻桃。項目介紹上的圖片逼真誘人,并附有村委會的推薦信,消費者可支持三種價位獲得相應櫻桃回報,并可在未來3年內繼續獲得櫻桃。
周小六收到的櫻桃,并不是賣家承諾的10斤,總重量不到4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