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騰”流溪河 一條城市內河的社會共治樣本

一個城市政府的殫精竭慮,一場持續兩年的社會試驗,一批民間組織的固執堅持,引發了廣州一條重要內河的保護意識覺醒。當我們在關注政府如何優化調整供水格局時,更廣闊的思考視角是,一條城市河流如何實現社會共治。

責任編輯:何海寧

(農健/圖)

一個城市政府的殫精竭慮,一場持續兩年的社會試驗,一批民間組織的固執堅持,引發了廣州一條重要內河的保護意識覺醒。當我們在關注政府如何優化調整供水格局時,更廣闊的思考視角是,一條城市河流如何實現社會共治。

“對于老廣州來說,流溪河就是母親河。”2016年8月6日,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是珠江的支流,也是唯一一條全流域在廣州境內的河流,老廣州人喝著流溪河水長大。因水質問題,先是2010年廣州將西部三大水廠的取水點搬離流溪河,2016年7月,廣州市舉行聽證會,對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相應進行調整。

這亦是中國城市河流的縮影,一面是城市規模擴張、人口劇增與沿河居民要求發展的現實,一面是流域生態保護、水質改善的城市夢想。

當廣州市政府為這條“內河”殫精竭慮時,社會力量起而行之,以有別于官方的資源和視角切入流溪河保護,為我國河流治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樣本。

兩年鄉村試驗

2016年8月10日,廣州市環保局長楊柳來到樂明村時,3戶村民正嘗試在農田里養殖澳洲淡水龍蝦。放在兩年前,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芽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志強剛開始駐村時,當地人肯定不會接受這“異想天開”的建議。

樂明村位于流溪河上游的廣州市從化區,距離廣州市區車程兩小時。一條溪水由此發端并匯入流溪河。在這里,一場守護流溪河水源地的鄉村試驗已經默默進行了兩年。

2015年一整年,張志強都住在樂明村。他負責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樂明村推廣生態農業,讓全村179戶村民不使用農藥化肥。

在流溪河上游,濫用農藥化肥造成的農業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這也是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面源污染。張志強做過檢測,剛出山的清泉流經村莊和農田后,水質降為三類水。

長年過度施用農藥化肥造成土壤板結化嚴重,村里主要種植的砂糖橘沒了收成。因為身處流溪河水源地,村民不能大規模養殖牲畜,本已為水源保護做出了犧牲。如果理由僅僅是“愛護水源、保護環境”,張志強自己都覺得開不了口。即便開口,也沒有人理會——對于樂明村而言,他只是一個外來者。

“沒有人天然地會為環保埋單。如果你提供的替代方法不經濟,他們為什么要選擇更生態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張志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他入駐樂明村后,時時思考的問題。

另一個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也投身于這場鄉村試驗,中心主席顏俊經常張羅會員企業家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