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謝罪:回到日本歷史責任的原點
三菱公司愿意承擔的,是“承認作為當時的使用者的歷史責任”,并向“中國勞工及其遺屬真誠地謝罪”。但日本政府是否及如何承擔“受害賠償”這一問題,依然懸空。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2016年8月15日,二戰日本戰敗投降71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中國對日民間索賠聯合會決定將三菱公司與中國受害勞工簽署的《和解協議書》全文公布。協議書中的基本事實,也許中日很多年輕人都已不再熟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日本國政府內閣《關于向日本內地輸入華人勞工的決議》,約3.9萬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敝公司前身的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其承包公司(包括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子公司的承包公司)接受其中一部分3765名中國勞工到其作業場所,強迫其在惡劣的條件下勞動。其中,多達722名中國勞工身亡。”
2016年6月1日,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在北京向擄日中國勞工謝罪并支付現金賠償,雙方達成和解。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希望日本本著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對待并妥善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此前,關于日方強擄中國勞工問題,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