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記 ——260個孩子的上海記憶以及他們的故事

 

 “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是很多年前的一個網絡熱帖,它講述的是一個關于自我奮斗、不懈努力的故事,也是關于教育鴻溝、社會公眾的呼喊。今天,我們主人公的故事,與此相似,但也有不同。

 

Part1:咖啡館里的三段求學故事

7月底的北京,很熱。和楊現同學邀約在北京金融街附近的一家咖啡館,他很準時地到了。 

他現在的身份是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系固體力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方向為計算固體力學。他的故事開始于“跟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的四川綿陽梓潼縣。

“我們鄉是我們縣城最窮的鄉,我們村是我們鄉最窮的村。”說起自己的出身地,楊現很灑脫。很早,楊現就盡量自給自足,少依靠家里。“我也沒覺得多苦。”楊現靦腆地說。家庭經濟拮據,給楊現的成長帶來很多麻煩,但他仍舊樂觀。

麻煩之一就是學費。中考滿分770分,楊現考了692分,可以去綿陽市頂尖高中讀最好的班。但是,由于家里的經濟條件,為了可以免交每學期四五百元的學費,他決定留在縣城。還好,他很努力,最后考上了不錯的大學本科——西南交通大學讀工程力學。

大學一年級,楊現成功申請到豐田助學金,每年5000元,資助四年。加上獲得的國家獎學金,一下子“闊綽”起來,至少可以安心學業,不用為衣食分心。

因為豐田助學金的契機,2013年寒假,在豐田方面的組織下,楊現和另外15位受助學生去日本參觀。他頭一次出國,親眼觀察了日本社會,也與日本人聊天。他有兩個比較深刻的印象:第一,日本很干凈;第二,日本人很有禮貌。

他聽了早稻田大學教授的日本經濟報告,去了日本的垃圾處理廠和富士山。“富士山很漂亮。在中國,雖然沒去很多地方,但我覺得九寨溝應該可以跟富士山媲美。”楊現回憶,豐田方面安排他們參觀自家工廠,包括核心部門、機器人車間,令他非常震撼,受益良多。

在近26年人生中,他一步步往外走,從村里(出生)、鄉里(小學)、鎮里(初中)、到縣城(高中)、到市里(高三),再到省會成都(本科),再到帝都北京(研究生),離家越來越遠,一步步向上走,努力適應新環境。“自己從很低的臺階,慢慢地,靠自己一點點走過來。雖然我們那兒窮,但是我們還是堅持下去。”楊現堅定地說。未來,他也許會做些什么。

這幾年,每年年底,豐田助學基金方面會為在北京的受助學生組織“團圓飯”,每次都有20多人參加,大部分在北大、清華和中科院讀書。也是在這樣的“小團體”中,楊現結識了第二位主人公:唐磊。

跟楊現一樣,唐磊也是農村走出來,他比楊現高2屆,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已經一年多,目前在一家普惠金融企業做技術方面的工作。

唐磊來自重慶土家族自治縣轄下的山區。唐磊父母都沒有很正式的工作,做過布匹縫紉的生意,也開過小三輪車搭客??傮w來說,家里的經濟狀況不穩定,沒有固定來源。2008年唐磊高考,理科出身的他填報了心儀的軟件工程專業。但是學費把他嚇了一跳:學費一年9800,加上住宿費1200,一年11000。不過唐磊還是走過來了。

“我是屬于比較成熟的那種。當時我入學的時候,我早就有想法,因為家里面父母挺不容易的,就決心上大學也不要讓家里面出一分錢。”唐磊回憶。入學的時候,唐磊沒有找家里要錢,他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每年最高6000元。但是他所學專業的學費是9800,當時辦了暫緩,一個入學的綠色通道。但入學之后又有一個棘手的問題:當時住不了宿舍,因為他沒有交清學費。他又找學校的輔導員想辦法,經過多方溝通,也是辦了一個緩交的程序。

“我覺得自己有那種勇氣,就是敢于去跟當時的環境做抗爭。”說起當年的經歷,唐磊還是滿滿的自豪。

開學后一個月,有個更好的消息:他又拿到了每年5000元的豐田助學金。大學入學前為了籌措學費,唐磊找了很多資料,抱著嘗試的心理,他給豐田助學基金填報了助學申請。當時,這是一個少見的在大學新生開學前就可以申請的助學金項目,以便解決學生的入學難題。“因為我本來是有貸款學費的,每年6000,加上豐田這5000,就綽綽有余。再拿點獎學金什么的,足夠了。”像很多同學一樣,唐磊非常珍惜來得不易的學習機會,大學的時候很努力,最終以優秀的成績被保送清華大學讀研。

除此之外,唐磊還參加了學校的支教團,去了貴州。他希望用自己的經歷,給當地也需要求知的小孩介紹一下外面的世界。我覺得我們那已經很窮很窮了,當我們到了貴州六盤水之后才發現,原來我們那這么富有。”貧困是當地給唐磊的第一印象。

他去支教的學校地處六盤水下面的一個山區,靠近云南交界,2009年才通上電。“有一次,我們去一個小孩家訪,房子是那種土建的房屋,里面沒有正式的灶,就是兩個土堆,旁邊三個鍋。然后就是一間客廳,旁邊養牛。吃飯的碗上面有蒼蠅什么的,其實還是挺震撼的。如果我有能力,希望以后在這方面能提供一定的幫助。”這是唐磊樸素但真誠的愿望。 

2013年,在豐田助學基金組織的日本游學考察團里,楊現還認識了白云軍,他叫她“老白”。老白是個山東女生,目前在中國科學院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

相比楊現和唐磊,老白的經歷沒有那么“慘烈”,但也很曲折。跟唐磊一樣,老白也是國家貸款和豐田助學金雙重保障。“這個助學金是在高三暑假時,學校里有個老師問我家庭情況,就跟他介紹了??赡芫褪寝r村的,家庭不是很好。他就說有這樣的助學金,可以嘗試申請一下。”后來就獲得了。

老白雖然是女生,卻很有理性規劃和目標感。入學后,因為豐田助學金的關系,學校每年有10個新生,加上往屆的受助學生,因為相似的經歷和特殊的身份認同,成為一個特殊的“小團體”。“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小團體,一個小協會。大家每年新生入學時,還有平時都會聚一下,(因此)也會知道各年級的學生在干什么。(因為有)這些交流,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所以,在大一的時候我就知道,(豐田助學金的受助學生)大三時要去日本。我特別開心,我之前沒有坐過飛機,沒有出過國,特別期待一定要選上我。”說起多年前這個“小小的奮斗目標”,老白情不自禁地樂起來了。

談起達成夙愿之后的日本之行,老白感嘆去過一次對日本的感受就不一樣了。“我覺得他們的整體國民素質特別高。禮貌、那種道德(規范),我覺得有的時候,我都做不到。這些經歷,對我而言,我希望以后能夠走得更遠一些,能夠去更多的國家,了解更多的風土人情。但最終還是要落葉歸根,還是要回到中國。”談到未來,老白還是充滿期待。

在一起訪談的過程中,三位同學都對年底豐田組織的“團圓飯”充滿期待,這是一個交流和認同的圈子。不過,跟前幾年相比,今年的豐田助學基金上海夏令營活動更讓他們羨慕——因為這是唯一一次將每一年豐田助學基金所支持全國26所高校260名學生聚在一起的活動。今年,他們選定在國際化大城市“魔都”上海。

 

Part2:260個孩子的上海記憶

560萬,是上海給李偉的第一印象。

7月25日,李偉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在酒店附近“考察”起來。雖然早就聽說上海的房價“高得出奇”,但當他在房屋中介看到,距離市區40多公里的松江區,一套房子都要560萬時,他“被驚到了”。對于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560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跟李偉一起同行的是來自全國26所接受宋慶齡基金會“豐田助學基金”項目高校的260名大學生。在七月底驕陽下的上海,他們將一起度過7天,期間會有各種拓展訓練、勵志分享會、團隊文化學習等。認識伙伴,培養意識,開闊視野,這是李偉一行同學的目的。

李偉,武漢大學,今年9月份上大二,來自河南周口市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在他出生前因疾病去世,家里的經濟來源僅依靠母親務農。2015年,他成功獲得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豐田助學基金(以下簡稱“豐田基金”)資助。大學四年,他將每年獲得4000元資金補助。彼時,李偉的學費問題剛剛通過國家助學貸款解決,豐田基金的出現,讓他暫時免去了為生活費發愁的煩惱。

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來上海,很多人都是跟著學校帶隊老師和同學一起坐了二十多個小時的火車趕來的。但因為目的地是上海,“知道后很興奮,從來沒去過上海。”李偉說,來上海之前,他提前做了功課,是“帶著問題”來的。他想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實地感受一下“魔都”。

主辦方安排的活動很緊湊,最受大家歡迎的是室外的拓展訓練和城市定向游戲。夏令營將260名學生分為15個小分隊,在上海世紀公園、外灘、外白渡橋、城隍廟、豫園等最能代表上海之處設置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對于很多第一次來上海,第一次參與這么大規模集體活動的同學來說,各種經歷都是收獲。

乘坐地鐵的時候,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的張瑩被自己的“傻氣”逗樂了。“從來沒坐過地鐵,我們在地鐵里轉圈圈。”張瑩說,跟隊友一起搭乘地鐵,是她覺得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不過他們很快弄清楚了地鐵線路圖怎么看,怎么換乘,順利到達任務點。

陳琳琳來自江蘇省連云港市的一個小村莊。2015年,村里包括她只有兩個人考上大學,而她是唯一一個考上重本的孩子。在上大學之前,陳琳琳只知道悶頭學習,其余時間會幫家里做一些農活。“其實我沒有刻意去努力學習,只是除了學習,不知道做什么。”不過這次活動,她擔當了夏令營晚會的主持,她喜歡播音主持和朗誦,享受訴說和傾聽別人的聲音。

陳琳琳的項目中有一個是找到上海的八種小吃,并與團隊分享。“我覺得跟組員們分享的小吃特別好吃。”陳琳琳回憶說,為了節約(定向游戲規定的)經費,每樣小吃只買一份,所有的隊員嘗一口,“一瓶酸奶上面插上8根吸管,從來不覺得酸奶這么好喝過.....任務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上海,所以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這是屬于我們不一樣的上海記憶。”

不過,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找自己的興趣愛好,發現自己。

合肥工業大學的張壯對于夢想的問題,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似乎在此之前還沒來得及思考。從高中開始,他一直在為學費苦惱。父親前幾年因病去世,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已欠下了數萬元債務。在學校的幫助下,張壯高中在北京一位藝術家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學業,大學學費則通過國家助學貸款解決。而收到豐田助學金時,張壯的心情很單純,“我當時就想終于不用餓肚了.....(這次)來上海才發現原來世界這么大。”張壯說,如果有機會,他希望以后能多到外面走走。

因為初中的一次意外,東北師范大學的王然整只右手韌帶損傷,右手五指無法自由活動,品學兼優的他靠左手考上了大學。他說自己這一年來收獲很大,學會了策劃,用左手兩個手指敲出的社會實踐項目獲得豐田基金頒發的“最具創新項目獎”,而他也開始變得喜歡與人交流,這次參加夏令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7月31日,2016年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豐田助學基金大學生夏令營順利結束,懷揣著滿滿的收獲和對未來的憧憬,王然和大家一同踏上了返程的火車。

豐田基金從2006年設立至今,已走過十年,目前進入2014-2020年第三期。10年來,豐田已累計投入約7200萬元,預計到2020年時能幫助2600名學生完成學業。“‘豐田模式’并不是一開始就形成,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社會貢獻部課長范廣寧坦言,“我們只要盡可能地去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就一定會發生改變。” 

文中部分學生姓名為化名。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