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美術館學創作,到故宮博物院改造垃圾桶 ——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創意解讀“成長關愛”

環衛子女學員分享環衛家庭故事

7月15日,“看我的” 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暑期藝術創作營在中國美術館正式開營。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翟串聯、華夏銀行總行辦公室主任張國偉、南方周末副總經理孟登科、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楊應時、指導藝術家代表方旭東等嘉賓出席開營儀式。

出席開營儀式的,還有來自北京環衛家庭的20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這些孩子憑借極富創意的作品從256位報名參加活動的環衛家庭小朋友中脫穎而出,進入“看我的”暑期藝術創作營學習。他們將在中國美術館藝術教育空間進行為期六天的藝術創作培訓和實踐。

藝術創作營只是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的重要開端。環衛子女們將在“華夏銀行助力環衛子女成長基金”的資助下,從父母們最熟悉的公共垃圾桶開始,跟指導藝術家一起“天馬行空”,創作出更有藝術感,更方便使用的垃圾桶。這批藝術垃圾桶,將于八月中旬在故宮博物院展示使用。

作為開營第一課,孩子們也帶來了和爸爸媽媽的生活照片,分享了80后環衛家庭的幸福生活。

開營當天,中國美術館志愿者教員帶孩子們參觀了中國美術館《故事繪》連環畫展,并為他們介紹了美術館的歷史以及文明觀展禮儀。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副館長胡偉與參加活動的嘉賓、環衛子女及家長合影留念,表達對“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項目的支持。

華夏銀行總行辦公室主任張國偉在講話中指出,“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的初衷是喚起社會對環衛家庭的關注,讓環衛子女更有信心,健康成長,他希望“環衛子女成長計劃”能持續開展下去。

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藝術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松在接受采訪時也贊許該項目的公益設計。他表示,從兒童藝術教育破題,并聚焦在與環衛工人緊密相關的垃圾桶藝術創作上,能夠使孩子們更理解父母的工作,也能通過改變垃圾桶的顏色、功能、外觀,借助設計垃圾桶的創意,找回對父母工作的價值認知。引導孩子思考并參與解決生活周邊的社會問題,這是更深層次的“成長關愛”。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