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協調”的艾滋病專家 中疾控性艾中心論文“剽竊”風波

因使用國家艾滋病數據庫的數據,艾滋病專家邵一鳴被指占用他人勞動成果,遭到內部“協調”和通報批評;媒體稱其實施了剽竊行為,打官司時有媒體提供了內部人的通信。

責任編輯:蘇永通

邵一鳴,1957年3月出生。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世衛組織任全球艾滋病規劃顧問,1990年代初回國參加艾滋病防治研究工作,任衛生部艾滋病實驗室審評專家組組長,現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因使用國家艾滋病數據庫的數據,艾滋病專家邵一鳴被指占用他人勞動成果,遭到內部“協調”和通報批評;媒體稱其實施了剽竊行為,打官司時有媒體提供了內部人的通信。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中英文聲明,稱邵一鳴等所發表論文,“不存在盜用數據和剽竊的行為,符合學術論文發表的相關要求”。

按邵一鳴的說法,論文印刷版連標點符號都沒動,又加了19個作者,這種情況在《柳葉刀》歷史上從未有過,“給中國開了先例”。

因為一篇四年前的論文,國際知名艾滋病專家邵一鳴深陷大麻煩:先是被人舉報“侵權”,繼而受到單位通報批評,接著此事又登了報,說他“剽竊”和“盜用數據”。

邵一鳴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在發現依靠組織渠道難以解決問題之后,他以名譽權受損為由,將中國日報、新京報告上法庭。

2016年7月26日,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對兩起案件分別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相關新聞報道存在部分嚴重失實,構成侵權,判令兩報向邵一鳴公開致歉。

國家數據庫使用爭議

邵一鳴任職于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性艾中心”),為病毒免疫室主任。2012年4月,受當時衛生部的一位副部長指派,邵一鳴團隊做“預防性治療”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的背景是:美國推廣了一種通過加強治療來預防艾滋病的策略。由于中美國情不一樣,領導讓邵研究,看這種策略是否適合在國內推廣,為高層決策提供依據。

研究完成以后,團隊向英國《柳葉刀》投稿,后者于2012年12月1日國際艾滋病日發表了論文的網絡版。該雜志通常先在線發表,再發印刷版。

論文署名者共有8人,其中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研究所研究員賈忠偉和性艾中心病免室的阮玉華并列為第一作者,邵一鳴為通訊作者。

《柳葉刀》是國際頂級醫療類學術刊物,由于其“影響因子”高,在國內學術界很被看重。在性艾中心,許多年才能發一篇這種級別的文章。

一場“侵權”之爭隨即展開。

很快,性艾中心的不少職工收到綜合防治與評估室(以下簡稱“綜合室”)發的電子郵件,大意是,邵一鳴團隊剽竊他們的研究成果。

“如果是發個3分(指影響因子)的文章就什么事也沒有,就是因為它是發到一個30分的權威雜志文章,這些人才跳出來爭利益。”性艾中心病毒免疫室職工L說,和其他科研機構一樣,在性艾中心,論文對職工的報獎、晉升職稱等非常重要。

持異議者的主要觀點是:論文中使用了他們的“工作數據和勞動成果”,而他們對論文的撰寫和發表并不知情,故對他們構成了侵權。

這起后來變得分外復雜的事件的核心,是“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數據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國家艾滋病數據庫”)的使用和管理問題。

2003年SARS后,為了防止地方虛報瞞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