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中共怎么學習講故事

“現在的輿論引導,越來越多使用個體敘事、人性敘事和平等敘事來重新建構?!?/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期間,曾制作了《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短片的復興路上工作室推出了單曲MV《十三五之歌》,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熱點。(MV截圖/圖)

“現在的輿論引導,越來越多使用個體敘事、人性敘事和平等敘事來重新建構。”

“所有輿論引導的努力,最后都要歸結到價值認同。”

1987年,《人民日報》記者祝華新去北京大學采訪,一位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跟他埋怨,學生讀書興趣變化太快,“想亦步亦趨也力不從心”。但大學生們告訴他,“教思想政治的老師如果不能跟我們知識同構……就難以再深入到思想的其他層面。”這成為日后他觀念的一部分:宣傳部門要跟人們知識同構、情感共振。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傾盆。次日凌晨4點,人民日報的新浪微博發出宣告自己誕生的第一條微博:“沒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沒有一流的城市”,成了當日熱帖。它原本定于4天之后問世,在祝華新看來,這個“早產四天,活得很好”的微博抓住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6年8月22日,在人民日報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深圳發布了《中國媒體融合傳播影響力榜》,把政論微視頻《習近平用典》、山西書記市長真人秀《人說山西好風光》、微信公眾號“俠客島”“長安劍”等影響較大的輿論引導案例列為經典。也把反映醫患關系的紀錄片《人間世》、把600歲故宮打造成新“網紅”的產品和電影視為官方政治傳播的學習對象。

近年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特別就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而祝華新希望能通過這份榜單,向各地傳統媒體老總和各地宣傳部門、黨政新媒體分享輿論引導的鮮活案例,促進不同群體相互理解。因為這是一個無論技術、生活方式還是話語都在急速更新的時代。

個體敘事

“我是誰?是什么樣的人?”一個男低音問。鋼琴聲響起,畫面中出現一個背影、曙光初露的海灘、未熄的篝火……這不是流行歌曲MV,而是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公益廣告——《我是誰》。

這段1分鐘的短片很快就在社交媒體上傳得很廣。短片里,大學生、清潔工、醫生、交警、村官等普通人悉數登場:“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和你在一起。”比起以往慷慨激昂的黨員教育片,它被包裝得像商業廣告。而拍攝地上海——中共建黨初期的根據地,則被不動聲色地包進影像里。

《我是誰》被選入了此次媒體融合榜單的十五佳融合傳播作品中,人民網輿情中心對它的評價是:“一改傳統的宏大敘事……為‘互聯網+’時代黨政機關的形象宣傳提供了借鑒的典范。”

類似的公益廣告隨著不同的時間節點“搶灘登陸”。8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