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兒父親入獄五年,有望無罪改判最后的“三聚氰胺”維權者
刑滿釋放后的結石寶寶家長郭利,6年后或將迎來無罪的改判。當食品安全問題襲來,郭利、趙連海,這些昔日三聚氰胺受害者維權的命運,折射出了個體消費者的弱勢與尷尬,也不禁讓人反思和追問:中國的食品消費維權,何日不再如此困難?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趙雅 李蕊 黃子珈
2008年9月河南,在醫院救治的“結石寶寶”手中抓著沒有喝完的三聚氰胺奶粉。多年過后,食品消費維權依然任重道遠。
刑滿釋放后的結石寶寶家長郭利,6年后或將迎來無罪的改判。當食品安全問題襲來,郭利、趙連海,這些昔日三聚氰胺受害者維權的命運,折射出了個體消費者的弱勢與尷尬,也不禁讓人反思和追問:中國的食品消費維權,何日不再如此困難?
時隔六年,48歲的北京男子郭利,仍會想起等待宣判的那個冬日——距離被捕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年,他穿著律師捎來的毛衣,衣服不大合身,袖子耷拉在手腕上。提及女兒,他總是嚎啕大哭。能容納百人的法庭里,聽審者寥寥。
郭利是“結石寶寶”小涵的父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發后,他向施恩(廣州)嬰幼兒營養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施恩公司)維權索賠。在與施恩公司簽訂和解協議、后者賠償40萬元后,他又提出了300萬元的賠償要求。最終,因“敲詐勒索罪”,郭利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2014年7月,郭利刑滿釋放,事情卻余波未了。2016年8月8日,廣東省高院再審本案。庭上,檢方認為:郭利的行為不構成敲詐勒索罪,“無論索賠數額多少,均是郭利在行使索賠權利,若廠家不同意其索賠數額,則屬于有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郭利索賠行為和數量不影響其目的的正當性”。
“八年后,我才等來了這句話。”案件雖尚未正式改判,但看到曙光的郭利,依然感慨。
與他相比,同為“結石寶寶”父親的趙連海,似乎淡出了公眾視線。作為民間網站“結石寶寶之家”的發起人,他曾為受毒奶粉影響的兒童爭取權益,但維權之路卻讓他背上了“尋釁滋事”的罪名。2010年11月,他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
在失去自由一年后,趙連海獲得了保釋。一個網絡博客開始以他的名義,發布關于“結石寶寶”的最新信息。如今,博客內容已被清空。當年熱鬧的家長QQ群也已沉寂多時。
爭議判決
8月8日庭審結束后,郭利接到了不少“結石寶寶”家長的電話。放下電話,他更加確認了一個事實,“維權路上,現在我是孤軍奮戰。”
根據原衛生部公布的數據,事件波及嬰幼兒近三十萬人。2009年初,“三聚氰胺奶粉”醫療賠償方案出臺,賠償額被分為三檔——死亡患兒20萬,重癥患者3萬,一般性治療2000元。
負責協調責任企業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通報顯示,截至2010年底,已有超過27萬名患兒家長領取了一次性賠償金。
林濤是余下的三萬分之一。2009年,有人通知他去領取結石患兒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