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如何借助科學技術判案

科學與法治,對當代中國而言,非常重要。兩者之間,關系又如何?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項玥云

(向春/圖)

? 編者按

科學與法治,對當代中國而言,非常重要。兩者之間,關系又如何?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改變了人們所身處的時代和社會。無論中外,法律演進、法律推理和案件審理、法官判決都受到科學發展的影響:為了尋求更準確的判罰結果,科學思維一再被法律人所借鑒和學習;科學研究成果,科學方法的采用對案件審理和結果都有很大影響。法律人應該開放心靈,尊重科學,跟上科學的腳步。但是,構建人類社會秩序的法律畢竟不同于描述自然界規律的科學,法律人需要有節制、有限度的汲取科學智慧成果,裁判者們應當謹慎的擁抱科學。本文系英國最高法院院長紐伯格勛爵不久前在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發表的演講,英國雖是海洋法系,但對大陸法系的中國當亦不乏啟示,供讀者參考。

進化中的科學原理與法律原則

大多數科學問題看起來都能找到可以客觀驗證,如“二進制”一般準確的解決方案。絕大多數科學難題,都有獨立、可核查驗證的正確答案。法律問題則與之大為不同,沒有科學那種客觀、可驗證的答案。而且,與熱力學定律或運動定律不同,法律原則絕非亙古不變。

那些我們在21世紀的英格蘭認為理所應當的、最基本的法律權利,例如免于奴役和酷刑的權利,如果放在500年前的都鐸王朝,會被視作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權利,或至少會被視為有爭議的權利,更不用說把這些權利放在800年前的大憲章時代會是何種境遇。而且時至今日,部分中東和西歐國家里的人們對基本法律權利的看法和觀點也大為不同。此外,盡管對公眾關注話題所應適用的基本法律有著共識,英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還是會在某些問題上分立明顯。

然而,盡管人們對什么是適當的法律原則的共識,或許會隨著時勢變化發生極大改變,但法律里包含著一些基本和永恒的準則,例如,公正司法的重要性,可施行、并以強制力為執行保障的法律的必要性,法律推理規則等。而且,科學定理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樣恒久不變。在19世紀末期,經典物理學曾被認為是不可辯駁的,但是,數年之內,由于馬克斯·普朗克在亞原子級別發現了紫外線災難,以及天文級別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出現,物理學近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進一步來說,很多領域里已經沒有正確答案。拿人們熟知的弦理論來說,在一些科學家看來,這一理論具有“展示宇宙全部奧妙的潛力……是對宏大物理理論的深思熟慮,是物理學的主方程”,對另一些人來說,這一理論則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金錢,因為“弦理論家寧愿相信弦理論對人類來說太過晦澀難懂,也不愿考慮一下這個理論有可能是錯誤的”。

科學思維和法律思維的暗合與差異

科學思維與法律思維有相似之處——科學與法律在某些方面的目標是相似的,也都是人類智識活動的產物。從一個相對更高的層面來分析,科學與法律都關注如何在混亂中推行秩序,辨識定律是如何運轉工作的——一個關注的是宇宙,另一個關注的是社會中的人類。此外,科學家和法律人都在探求和判斷事實,借此在特定理論或特定案件中構建真相,也都運用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