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越來越多,觀眾越來越少?
“我們每年收到超過4000部影片,最終只有兩三百部可以在電影節期間跟觀眾見面。剩下的電影都去哪兒了?”
責任編輯:李宏宇 實習生 鄭嘉慧 楊鴻志
電影都去哪兒了
“我們每年收到超過4000部影片,最終只有兩三百部可以在電影節期間跟觀眾見面。剩下的電影都去哪兒了?”洛迦諾電影節國際總代表娜迪亞·德萊斯蒂問。這是電影節市場活動StepIn的開幕論壇,臺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電影銷售商、發行商、在線內容提供商、藝術影院經營者。
電影越來越多,而觀眾越來越少——這似乎已成為全世界電影工作者的市場常識。也許娜迪亞更想與大家一道解決的問題是,在電影節首映的這些影片,如何能在電影節結束后走得更遠。
2016年8月初,第69屆洛迦諾電影節在瑞士南部馬焦雷湖畔的度假小鎮洛迦諾市開幕。“洛迦諾是先鋒性電影節,在鮮明政治表達之余又滿懷詩意,目光遠大又絕不妥協。”影評人出身的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洛·夏特里安這樣描述洛迦諾個性。習慣拍攝超長影片的菲律賓導演拉夫·達茲,多次被歐洲三大電影節拒于主競賽門外,2014年帶來5個半小時的《古往今來》,這部講述馬科斯獨裁政權歷史創傷的影片,從中國導演刁亦男坐鎮的評審團手中拿到了金豹獎。
“洛迦諾一直致力于發現大膽和充滿挑戰性的作品。還總能使這類影片脫穎而出,得到媒體關注。”《古往今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