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下去就好了,不要記住我姓什么牙雕變骨雕,怎么活

這個位于廣州市中心的現代化藝術園區,迎來的第一場大動靜,是關于古老的傳統工藝的討論。

責任編輯:朱曉佳 李曉婷 實習生 楊鴻志

1989年象牙貿易被禁后,張民輝使用牛骨作為材料,仍然用牙雕的技藝創作作品。(張民輝供圖/圖)

2016年8月17日,289藝術園開園。

這個位于廣州市中心的現代化藝術園區,迎來的第一場大動靜,是關于古老的傳統工藝的討論。

木雕、牙雕、灰塑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到場,《粵工開新——從海上絲路影響世界的嶺南非遺展》也在此開展。

八項規定后,廣州的花城博雅工藝廠裁掉了一半工人,留下的一半工人,終于有了雙休日。生意一直很好,工人最忙時,一個月休息兩天。

訂單明顯變少了,主要負責花城博雅象牙廠創作的張民輝覺得也好,“主要的精力就不放在大量生產,而是提升技藝上。”

2006年,張民輝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象牙雕刻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除了經營花城博雅工藝廠,他還得考慮,怎么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學會了工匠精神

花城博雅工藝廠陳列室里擺著的牙雕大小各異,無非是吉星高照、招財進寶、福壽齊天這類傳統題材。

張民輝經常聽人問:“怎么老是這些?要創新啊。”外國客人來買牙雕,有人出主意,“人家鬼佬,你不做些耶穌十字架圣母教堂?”張民輝早就嘗試過。“但人家不買。”受歡迎的還是傳統的老一套。

陳列室里最大的一件作品是《福壽齊天》,得了第十屆深圳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寬1米4,祝壽主題。最精妙的是頂上正中被四海龍王、八仙等拱出的象牙球。這件作品,張民輝帶著幾個徒弟做了一年多。

象牙球是廣州牙雕的代表性工藝。里外層層疊疊,每一層都極薄,卻都刻有極細的花紋。這個工藝至今保密。做法復雜,全靠人工:先取一塊實心材料,鑿14個孔,再從里往外一層層鏤空,《福壽齊天》的象牙球直徑12公分左右,鑿出四十多層,每層厚薄已達到極致,再薄,就會變形;接下來做表面的浮雕;再是拉花,在每一層上拉出雙金錢等花紋;最后是打磨、拋光。每位師傅只能專注于一道工序。做一個球需要三四個月。所有工藝講究的是手的定力、力氣的精準和對美感的控制。

張民輝做過最大一件作品,是3.8米高,2.6米寬,0.6米厚,重近兩噸的浮雕《福如東?!?,重達五噸,共一萬五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