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廣州:一個城市的偉大包容
設置門檻的結果,不但并不會真正把貧困人口阻擋在他們的家鄉,相反,會聚集在大城市周邊,形成真正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景觀。
責任編輯:老黃
在火炬抵達廣州這天,我很希望有人這樣問我:
問:你認為中國最偉大的城市是哪里?
答:廣州。
問:為什么?
答:偉大的包容力。
問:證據?
答:城中村。
如果有人這么問,我一定如此回答,可惜,我一直等了三年,卻始終沒人問我。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今天廣州本地的報紙已在大張旗鼓在為城中村辯護,一個叫北風的廣州大胡子告訴我,羊城晚報甚至連續發了5篇報道論述城中村的正面意義。
城中村對廣州這樣的都市來說,可以用褲襠來形容,它不但損壞其改革開放前沿的光輝形象,而且一直被認為是藏污納垢之所,城中村是城市公共設施遺忘的角落,是治安的盲點,廣州案發率最高的地段。
不過,廣州地方政府一直未能拆掉“城中村”,部分是因為周圍居民的反對,部分是利益的糾結,——似乎廣州從來不曾像北京上海那樣在市政上擁有某種“斷然”的能力,雖然它可能并不情愿如此,我還是想說,在中國,一個不能隨隨便便就拆掉城中村的地方政府,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稱頌的地方政府。廣州對城中村這樣有礙觀瞻的褲襠的包容,過去是無意和無奈,而這個城市今天開始對其大聲地正面評價,我想,無論如何,這種包容,開始是一種有意識的作為。城中村必然會消失,但廣州今天的聲音,要我相信,城中村在廣州的消失,一定會是一種文明而進步的方式。
我并不主張為包容而包容,我以為,城中村雖然有礙觀瞻,雖然藏污納垢,但于廣州市民,它首先是一項福利。2005年,我曾為某雜志寫過一篇文章《窮人區是一個城市的福利》,部分觀點茲錄如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