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實體書店沒了,竊書賊……
“看完這本書,若大家想起你城市里的那家小書店,我會挺高興的?!?/blockquote>
吉井忍對小書店的感情是從小培養起來的。每當媽媽聽到她在門口穿鞋的聲音,問她去哪里,答案十有八九是“去本屋桑”。“本屋”是日本人對小書店的親切稱呼,“桑”更讓小書店有了某種人格溫度。照吉井忍在新書《東京本屋》里的描述:“不管是八百屋(蔬果店)、藥店、魚店或花店,都不是小孩隨便能進出的地方。只有本屋們向所有人——包括小孩——開放。這樣的本屋過去在日本到處可見,成為社區里的文化傳播中心。”
為《東京本屋》,吉井忍花了六七年時間走訪東京的獨立書店。這是一本圖文并茂的厚書,文字包括對東京10家獨立書店、1位選書師和一家“一個人的出版社”的訪問;圖片則是這些書店的店內外實景、以及吉井手繪的店面鳥瞰圖。
有些店很有文藝范兒,比如COW Books專賣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二手書、雜志、畫冊,因為店主松浦彌太郎喜歡那段無比折騰而繽紛的歲月。就吉井忍的觀察,COW BOOKS像日本很多魚店、肉鋪、花店一樣,是一家“個人商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