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古典教育要與現代社會相融通
媒體對讀經教育進行了大篇幅的反思式報道。對少兒“老實大量讀經”方法的質疑。但是,文中被報道主角“惟生”隨即發出公開聲明稱“不同意此文章表述”。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項玥云 周小琪
這幾日,媒體對讀經教育進行了大篇幅的反思式報道。報道在傳播中被冠以“圣賢夢碎”“殘酷試驗”等標題,批判指向極其明確,正文中對少兒“老實大量讀經”方法的質疑,引發了大量認同。但是,文中被報道主角“惟生”隨即發出公開聲明稱“不同意此文章表述”,“文章中對傳統文化教育所持基本否定的觀點,亦是我所堅決反對的”。
這正反映了當前國學教育甚至“中國式文藝復興”面臨的兩難處境。
二十多年來,部分家長們逐漸認知到,現行基礎教育存在弊端,譬如以頭腦的知識教授為主,語文教材選文短、小、輕、薄,不能深度滋養學生心靈,更缺乏對孩子人格的培育等等。因此,以人格養成為核心,強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關注修齊治平與天地自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