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的中國之路
“中國在2016年接任G20主席國是一個非常具有象征意義的開端, 這是這個非西方大國首次主持世界一流的經濟合作論壇?!?/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石茹
2016年8月27日,在杭州市西湖南山路,一個小朋友騎車從G20宣傳畫前經過。
“中國在2016年接任G20主席國是一個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開端,這是這個非西方大國首次主持世界一流的經濟合作論壇。”
細心的觀察家發現,杭州峰會邀請了歷史上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與會。
“通過創記錄的與會方數量,中國希望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并突出它在欠發達經濟體中的領導地位。”
在G20杭州峰會,2016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盛會即將啟幕之際,中國G20事務首任協調人、資深外交官何亞非卻對一頓樸實無華的法蘭克福晚餐念念不忘。
“蔬菜加羊奶酪沙拉,主菜牛肉與鱈魚任選一款,德國萊茵河畔紅葡萄酒為佐菜。”2009年的一個夏夜,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二十國集團(G20)成員里的中、美、英、德、法五國協調人,不事聲張地來到德國中央銀行總部一間臨時餐廳吃飯。
正是在這次晚餐會上,5位協調人就“二十國集團取代七國/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的表述達成基本共識。
一個月后,G20第三次峰會在美國匹茲堡召開,與會領導人正式宣布G20新定位。
2009年是現代全球治理的轉折之年。這一年,西方主導的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邁出了量化改革第一步,全球治理進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治”的新時代。
而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濃霧退去,一些國家推動國際經濟合作、推進全球治理改革的意愿和力度持續萎縮,與此同時,地緣政治的崛起不斷消解著世界聚焦經濟發展的精力。201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終于通過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與進展緩慢的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同步調,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在低位徘徊。今年7月,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為3.1%和3.4%,接近3%的榮枯分界線。
世界經濟又走到了一個轉折路口。此時,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國。G20杭州峰會大幕將啟,將有望“繪制世界經濟走出泥潭的路線圖”。
&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