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安:尋找流散的紅星

當地講述興安兩千年歷史的標準說法是:“從秦軍入越到湘江戰役”?!办`渠讓湘江和漓江交匯,是第一次改變中國歷史;湘江戰役是第二次改變中國歷史”。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九十多歲的老人劉發育,當年湘江戰役爆發的時候,幫助過一位紅軍傷員。(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當地講述興安兩千年歷史的標準說法是:“從秦軍入越到湘江戰役”。“靈渠讓湘江和漓江交匯,是第一次改變中國歷史;湘江戰役是第二次改變中國歷史”。

“湘江戰役不是在湖南打的嗎?”直到現在,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紀念公園”的解說員們還是常被游客問到這個問題。他們要一遍遍解釋:1934年的湘江戰役,戰線橫跨湘桂兩省區的四個縣,其中三個縣在廣西。

1996年,當距離廣西興安縣城西南一公里的獅子山建起一座紀念碑時,當地人只是懵懵懂懂地稱這里為“烈士陵園”,這個稱謂持續至今,盡管這里并沒有埋葬任何一具烈士遺骸。數萬紅軍烈士六十多年前早已入土,甚至尸骨無存。

湘江戰役,中央紅軍長征初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仗,卻長期處于長征敘事的邊緣地帶。

直到幾十年后,它的歷史地位開始被重新審視,不再被冠以失敗,而被定義為“慘勝”,亦被視為改變中國命運的一系列事件的前傳。

標志之物: 沒有烈士遺骸的“烈士陵園”

興安向游人提示歷史的方式簡單直接。從南大門進入縣城的必經之路上,一座秦始皇雕像高高地站在石柱上俯瞰來者。兩千多年前他下令建成的運河靈渠,仍在城東面閃著水光,暢泳其間的人們臉上帶著閑適和從容。這座楚越交界之地的小城有自己的驕傲,甚至賓館的大堂里都擺著兵馬俑的復制品。

縣城較為荒僻和開闊的西南一角,滿眼的喀斯特石灰山之中,難得地有座可以種滿青松的土山,湘江戰役的紀念碑和群雕就立在這里,最顯眼的是一尊枯瘦肅殺的紅軍頭像。這里就是興安人口中的“烈士陵園”。實際上,是個錯誤的稱謂。

“這里不是陵園,以前是烈士碑園,現在是紀念公園”,在這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