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建:我們這些人,眼里沒有升官發財的概念
我們家是軍人世家,家里沒人教育我們“你必須當兵”,但我從小就是想當兵,現在我兒子也是一樣。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陳知建。
我們家五代行武,太爺爺陳翼瓊是湘軍武將,御封“武顯將軍”,再上一輩也有人參加湘軍。太爺爺解甲歸田后不讓爺爺從軍做官,可沒能阻止我爸那幫孩子跟著我太奶奶練武。我爸的軍事生涯也是從湘軍開始的,他在軍閥部隊里從二等兵一直到上士,1923年又在黃埔軍校學習。
我爸去世時我還不到16歲(注:陳賡逝于1961年),他生前很少給我們講他的事。雖然我在我父親指揮過的部隊干過八年,但對他的事也只知道個皮毛。我是退休后才開始整理他的日記、傳記和文獻資料,這才慢慢了解他。
年紀越大,越想知道老爺子他們的長征是怎么走下來的。2006年,我參加了“重走長征路”活動,“走”了34天——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坐車,當年很多路都建成高等級公路了。不去看看那個地形,一路上不聽那么多的講解,不會有那么深的體會。
一邊行軍,一邊上課
我爸爸正好是在長征之前幾個月,從蔣介石那里跑了出來。之前他兩條腿都在戰爭中斷了,走兩萬五千里應該夠受的。
長征時他是干部團團長,團政委是宋任窮。干部團是中央蘇區步兵和特科學校,加上原來的紅軍大學合并成立的,一共四個營,外加一個“上干隊”(注:全稱是“上級干部隊”),里面都是被審查的干部。
為什么干部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