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千年病人”一場壁畫展背后的文物工作
韓休墓中所有壁畫,要先用棉簽沾著去離子水,一點點清理掉泥垢、霉菌等。耗時三個月。
責任編輯:李曉婷 楊嘉敏 實習生 李舒凝
韓休墓中,最大的壁畫是《樂舞圖》,寬3.92米,高2.27米。畫的是胡人與漢人一起鼓樂吹笙、伴舞助興的日常景象??脊殴ぷ魅藛T要先清理再揭取。
韓休墓中所有壁畫,要先用棉簽沾著去離子水,一點點清理掉泥垢、霉菌等。耗時三個月。
清理之后,再向壁畫酥松的部分注入加固劑、對脫落處進行填補,以免在切割、搬運過程中受到損害。
在展柜里站立兩個月后,2016年8月20日,韓休墓中的四位高士被重新請回庫房。“壁畫和人一樣,工作久了也要休息。”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強躍用“脆弱”形容它們。
四幅《高士圖》剛結束的工作任務,是一個名為“風華重現”的新近修復壁畫展。重現的,是唐代風華。和韓休墓里的高士們一起出工的,還有武惠妃墓的仕女、章懷太子墓的仕女與侏儒……很難說這批壁畫有15件還是16件——其中一件是雙層壁畫:在章懷太子李賢墓《仕女與侏儒圖》之下,還有一層壁畫,大概是早期以雍王身份下葬時繪制了一道,后來追謚太子,又補繪了一道。展覽為陜西歷史博物館新館成立25周年而辦,這也是這批唐墓壁畫在館內參與的第一份工作。
此前,它們在地下長存一千多年,間或被拿著洛陽鏟的不速之客叨擾,直到近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小心揭取,存于恒溫恒濕的庫房。
地底的濕氣、病害、盜墓者的無禮,早讓壁畫奄奄一息。它們需要經歷漫長的救治與調理,直至基本健康,才能上崗工作。
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副部長楊文宗做了31年壁畫修復工作,他把這行比作“醫生”。揭取、修復、展覽維護,是“醫生”和這些“千年病人”的日常。
盜墓大賊供出國寶
2013年初見韓休墓壁畫時,楊文宗和同事是震驚的。不僅為那幅罕見的《山水圖》、一整面墻的《樂舞圖》,也為北壁西側《玄武圖》上一個觸目驚心的大洞。
“盜墓分子懷疑背后有暗龕,挖開看了,結果沒有。反倒把那幅畫破壞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保護修復中心主任王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語氣甚是痛心。
西壁的《高士圖》原本有六幅,考古工作人員進墓時,已有兩幅被盜走。至于墓中其他陪葬物品,早被取得七七八八。
這些,考古人員都有思想準備——韓休墓的線索,原本就是盜墓賊提供的。這位盜墓賊是曾經引起軒然大波的“武惠妃石槨案”主犯楊彬。
2004年和2005年,楊彬曾和他的盜墓團伙多次下冢,從西安市長安區龐留村西側的唐墓里,吊走了一座重達27噸、精美絕倫的石槨,并用專業手法揭走五幅壁畫。2006年,楊彬被捕,次年被判死緩,后改為無期徒刑。
考古學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才知道,被盜的是唐玄宗寵妃武惠妃之墓。史書上的武惠妃,聰慧有手段,頗像她的姑祖母武則天。只是構陷了三位皇子、壞事做絕后,自己把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