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福州:雙重人格的城市
責任編輯:老黃
小時候,省會是孩子的夢想。每次做了父母高興的事,他們都會說,走,帶你去福州。于是,我們穿過長長的烏龍江大橋,兩旁青山疊翠,過數里,便是繁華的都市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福州的模樣便是我對都市的想象。
長大了,到了北京,每次從外地回來,看著機場4條孤獨的傳送帶,稀稀落落的人群,我知道,這個城市被中國崛起的神話遺忘了,雖然它號稱有超過10%的GDP增長,但在沿海城市,這根本算不得什么傲人的成績。在一個資源普遍向省會城市集中的國家,福州先是在知名度上被廈門遠遠拋下,此后又在GDP上望泉州而莫及,最后,在中國的省會城市中,他的經濟無法排入前十。
再后來,我們可以出國了,每每被當成來自偷渡之鄉的人,代辦簽證的人總會略帶同情地說,你要做好簽證過不了的思想準備,好不容易簽過了,過關時還要承受更多審視的目光,因為福州的長樂、福清,全省人民都跟著倒霉。
福州其實是一個封閉的城市。人們爭相聚居在面積只有35.4平方公里的鼓樓區,遲遲不愿搬離。無論城市如何擴張,雜亂無章的東街口仍是這座城市的中心。
“直到現在,我們還管去鼓樓叫做進城。”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