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藍皮書內容摘要

2015 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

·報告發展環境

2015年3 月,國務院國資委第一次召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專題會議,會議明確指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央企業要把社會責任工作切實融入今后的各項工作之中,全面提升履責能力和水平。

1.行業協會履責意識增強

行業協會方面,2015 年5 月12 日,第二批試點媒體社會責任報告正式對外發布,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等28 家媒體對2014 年度其履行社會責任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展示。

2.信息披露更加嚴格

2015 年12 月21 日,港交所正式對外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將環境范疇下的指標均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即發行人需完全遵守其所適用的環境范疇下的條例。

·報告發展概述

1.報告整體發布趨勢及構成

企業發布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報告平均篇幅為31 頁;經過第三方獨立審驗的報告占比很??;參照各類指南編寫的報告數量有所下滑;GRI 指南使用量略縮水,但G4使用量增長;

國有企業報告數占比回歸半壁江山;制造業與金融業發布報告數量領先;上海、北京、廣東發布報告數量位居前三。

2.上市公司報告發布趨勢及構成上市公司發布報告數量持續增長,2015 年,上市公司共發布830 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占當年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總數的57%。滬市發布報告數量持續多于深市,但深市漲幅高于滬市。

·行業分析報告

根據本研究發現,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量的持續增長,其總體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主要體現在越來越多的報告參照國際或國內通用的報告指南進行編寫、引入第三方審驗等。但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缺少對定量信息的披露、定量信息披露隨意性強、披露標準不規范的問題較為普遍,成為影響報告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障礙,這一現狀亟需改變。

·研究發現

通過對2015 年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趨勢的分析,以及對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報告中披露關鍵定量指標情況進行的評估,我們發現:上市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更具動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水平優異;煤炭開采行業披露實質性信息最多;報告普遍回避“社會”議題及負面信息;報告內容的實質性亟待提高。

 

2016 企業基金會研究報告

·研究背景

2004 年《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以來,基金會數量及資產出現飛速增長,截至2014 年底,中國已有各類基金會近5000家,成為公益事業的重要載體。

·報告簡介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明善道顧問有限公司(CCiA)與基金會中心網合作完成,在《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研究報告2011》的基礎上,繼續通過行業數據了解國內由企業發起的非公募基金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此外,通過案例分析對企業基金會對效率的理念和實踐進行初探。本研究報告認同并采用德魯克的“綜合效率觀”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

·報告主要結論

企業基金會數量繼續增長,截至2014 年底,企業基金會共有560 家,占非公募基金會總量的20%,年均增長率高于非公募基金會;教育、扶貧助困、安全救災、醫療救助四個領域依然是企業基金會的主要關注方向;企業基金會數量最多的省份依次為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民企發起的企業基金會最多,為440 家,占79%。其次是國企83 家,外資13 家;制造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是企業基金會數量的前三甲,而制造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是注冊資金量的前三甲;企業基金會平均工作人員數量為1.9人。

·不同背景的企業基金會發展

數據概覽

1.中國國企背景基金會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2014 年底,國企背景的基金會有83家,占全部企業基金會數量的14.82%,其中10 家為央企基金會,占央企數量的8.06% 。

2.中國民企背景基金會民企基金會自2004 年《基金會管理條例》頒布后開始出現,從最初的9家增加到2014 年的440 家,在全國的560 家企業基金會中,民企背景的基金會占比達78.57%。

.跨國公司的中國慈善實踐由于目前我國注冊成立的完全外資背景的基金會數量不多,因此我們將外資與合資背景的企業基金會數據放在一起研究。2004 年-2014 年間外企背景基金會從無到有,目前已經達到23家。

4.港澳臺企業公益概述港澳臺企業在國內發起設立基金會起步較早,其中最早的一家是亞德克集團在浙江設立的浙江省亞德客慈善基金會,2007 年1 月18 日注冊,之后幾乎每年新成立一家基金會。從注冊地來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都有,大部分是在省級注冊。

 

2016 中國企業志愿服務十大發展趨勢

2015 年全國登記注冊志愿者超過1 億人,占人口總數的7.27%;實際參與志愿服務的活躍志愿者總量為9488 萬人,2015 年志愿者捐贈率為6.9%,捐贈志愿服務時間為15.59 億小時,全國志愿者捐贈價值為600億元。

·趨勢一:企業志愿者管理的規范化慈善法

和國家層面《志愿服務條例》征求意見稿不僅會對志愿服務產生激勵,同時里面有大量的條款是規范志愿服務的行為。

·趨勢二:企業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本地化和社區化

隨著國內慈善和志愿服務事業的不斷深入,居民志愿服務參與意識的不斷提升,傳統行政動員式、一次性活動為主的志愿服務方式已經逐漸轉變,越來越多的社區、福利院、學校等更偏好持續性的、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方式。

·趨勢三:企業志愿者管理的互聯網化

中央把“互聯網+”的技術提高到國家的戰略層面,“互聯網+”已經從單純的行業訴求轉變為產業升級創新和互聯網全面融合的一個概念。

·趨勢四:專業志愿服務發展空間巨大

志愿服務的縱向分類包括:基礎志愿服務、技能志愿服務和專業志愿服務。相對而言,企業志愿者具備更強的專業技能和更豐富的資源,也是企業志愿者的優勢所在。

·趨勢五:企業志愿者團隊自組織化趨勢明顯

《2015中國企業志愿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大多數企業志愿服務工作由兼職負責,僅兩成設有專職人員,而且專職人員同時還要負責其他工作。因此,建立企業志愿者自組織——企業志愿者協會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趨勢六:精確記錄

企業志愿服務時間

2015 年中央文明辦、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頒布《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慈善法和《志愿服務條例》征求意見稿都紛紛要求對志愿服務時間進行記錄,可見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志愿服務時間記錄的相關工作。

·趨勢七:企業志愿服務

帶薪假的普及和推廣

《2013 年中國企業志愿服務發展報告》和《2015 年中國企業志愿服務發展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并普及志愿服務帶薪假,縱向對比數據顯示,兩年時間從12.6% 增長到35.7%。

·趨勢八:志愿服務項目的

多樣化和精細化

志愿服務可以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推動社會創新治理的國家戰略方面,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價值和作用。

·趨勢九:企業志愿服務效果的

評估化

企業社會責任無論從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到地區標準,相對已經比較完善。2015年開始,很多國家層面的主管政府希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和志愿服務的發展,希望量化企業志愿服務的相關標準,建立國家、行業或地區層面的相關指標,推動和規范志愿服務的發展。

·趨勢十:企業志愿服務參與

主體多元化

企業志愿服務的參與門檻相對其他企業公益類型是最低的,特別是一些互聯網的企業,有著大量的用戶,擁有更多的終端平臺,包括線上和線下等相關資源的企業在志愿服務的多元化產于參與方面可以大膽創新。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