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英:可持續發展的“女性公益慈善”

秦國英

在南方周末第八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作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秦國英接過2016年度責任領袖獎的獎杯,“這個獎是沉甸甸的,一點兒都不敢辜負。”

秦國英所代表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婦基會),是全國三千多家公益基金會里一個以性別為特征的基金會。1988年成立伊始,中國婦基會就堅持賦權婦女的核心理念,開展了眾多圍繞婦女健康、環保、創業、教育、救災的公益慈善項目。

秦國英在中國婦基會任職的時間是16年,這剛好和中國婦基會最為人所知的項目“母親水窖”運行的時間一樣長。

作為品牌項目的“母親水窖”,截至2015年底,實施規模已經達到了近9億元,在25個省份建設集雨水窖13.94萬口,其中供水工程1698處。同時,項目還改善了543所農村中小學的飲水困難,一共解決了中西部地區290萬貧困群眾的飲水困難。干旱貧困地區的婦女真正獲得了水權,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水源地也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毋庸置疑,“母親水窖”已經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公益品牌之一,未來還將與中國婦基會一些其他的公益項目進行整合,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而在中國婦基會近30年的發展中,像“母親水窖”這樣持續時間長、作用地區廣、影響力大的公益慈善項目還有很多。

“母親水窖”項目致力于改善婦女、家庭生存、生活環境,而“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幫助婦女走進經濟領域,并在2015年升級為“@她創業”計劃,繼續促進婦女發展。“母親健康快車”項目則改善婦女健康狀況,提高婦女健康水平。中國婦基會實施的慈善公益項目,大多以婦女和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著眼于婦女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促進婦女和婦女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貢獻。

公益慈善項目需要可持續發展

在圍繞婦女扶貧、婦女健康、女性創業等方面,中國婦基會實施了一系列公益慈善項目,取得了明顯社會成效。其中,中國婦基會組織實施的“母親小額循環”“母親健康快車”“母親水窖”“貧困英模母親資助計劃”“母親郵包”5個項目分別獲得中國政府最高慈善獎項—中華慈善獎。

記者:中國婦基會發起和實施了數量眾多的公益慈善項目,怎么去協調數量這么多的項目,這么多的項目在組織和管理上面會不會遇到一些困難,具體怎么解決這些困難?

秦國英:首先,婦基會本身是一個專業的項目管理平臺,我們也發揮了婦基會的優質的平臺作用。在項目管理方面,我們有一整套的項目管理制度和辦法。特別是我們有一個OA管理系統,項目管理和實施流程是非常清楚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婦基會有著一定的項目實施的管理和監測優勢。比如我們依托婦聯組織的六級組織網絡,就是全國、省、地、縣、鄉、村,包括八萬多的專職婦聯干部,這些都是我們項目管理監測的合作伙伴,他們在項目的實施和管理監測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所有項目都是和當地的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在一起,所以政府在發揮他們的協調統籌作用時,也對項目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另外,我們的項目絕大多數都是由企業捐贈的,所以企業也發揮了他們很多的專業優勢,來幫助我們監測我們的公益項目。我們還有很強的專家力量,這些專家也是按照我們的合作協議,在終端定期去監測我們的項目。當然了,還有大量的志愿者隊伍,來幫助我們監測和管理公益項目。今年我們又有一點創新,這個創新就是建立項目巡查員制度,我們準備建立幾個工作站,這個工作站就是專門有一些巡查員,定期對這個片區的公益項目按計劃進行監測和管理的創新。

記者:中國婦基會有眾多的公益慈善項目,許多項目實施的時間跨度很長,你們是如何實現公益慈善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的?

秦國英:我們很多公益項目確實實施的時間很長,有的項目已經是堅持了有20年之久??偨Y起來,它們之所以能夠堅持創新發展,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第一是項目內在的公益價值與政府的戰略、企業的需求高度的契合,從而實現了多種資源的有效的銜接和聚合。

第二就是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使得項目的實施能夠很精準地適應婦女群眾的實際需求,使得項目的實施,能夠很精準地適應多元化的需求。

第三就是專業管理、誠信為本、效率為先、精準投入,防止了資源的浪費與縮水,贏得了社會的信任。

最后就是我們充分地利用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的傳播力,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在企業化管理和媒介傳播的助力下,項目的社會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獲得了擴容和升值的廣闊空間,所以它保持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比如說“母親水窖”項目,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制定之時,中國政府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時候,全國婦聯也發出了一個叫做“舉全國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園”的號召。在這個時候,我們致力于解決西部干旱地區制約婦女發展的瓶頸性問題的解決,這個項目從單一的解決用水困難轉向了1+N綜合模式,并拓展到生態環保、節水灌溉,還有生態家園的建設等多個方面。同時也結合科技的新的發展,提出了科技驅動項目發展的一種新的戰略目標。

與企業、政府的良好合作

在第八屆企業社會責任年會頒獎現場,秦國英說,她領的并不是一個人的獎,而是一個團隊的獎,沒有身后大量企業的支持,中國婦基會不可能實現這個公益夢想,不可能每年幫助幾百萬的婦女、兒童解決他們的問題。

記者:中國婦基會如何與企業進行合作?在公益慈善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企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秦國英:我們主要的善款就來自企業的捐贈,所以我們跟企業真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們和企業合作時的總體思路就是合作共贏。

什么是共贏呢?就是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能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方向,和他們愿意去為之做出努力、符合企業文化的公益項目,提升他們文化建設的水平。特別是讓企業的員工在公益項目的參與當中,能夠有一種價值的實現感和歸屬感。當然了,也通過這種合作,讓企業能夠找到他們成功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我們給企業的戰略性慈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路徑,讓他們能夠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使他們參與公益更有效益。

同時,企業在很多方面也能助我們一臂之力。首先,因為我們很多的公益項目對專業性的要求很高,而我們作為公益組織,不可能包羅萬象,什么都懂,因此我們在與企業的合作中,也能夠發揮企業的專業優勢,讓他們在專業的服務方面對我們進行幫助。

另外,企業有大量的志愿者團隊,他們對項目的規范化實施和管理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

除此之外,企業有很好的傳播渠道和傳播經驗。這些年來,婦基會的很多項目都是借助企業的傳播渠道和傳播經驗進行傳播。傳播真正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而言之,我們和企業的合作能夠實現共享價值,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做出我們的努力。

記者:在公益慈善項目的實施中,政府起到了什么作用?

秦國英:在與政府的合作當中,我覺得第一,主要是要取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政策上能夠把婦女家庭的發展納入到它的政策規劃當中,在政策上給予傾斜。

第二,政府在機制的建設上有著天然的優勢,我們每一個公益項目到了貧困地區之后,都希望項目能夠發揮效益,同時項目走了之后,仍然能夠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政府在這里面就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能夠幫助我們把這個機制建立好,讓項目走了之后,仍然能夠可持續的發展。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積極地探索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共同來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和模式。__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