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樓市背后的貨幣博弈

房地產像磁場一樣吸附著資本不斷流入,成為全社會資金投資與避險的不二之選。

責任編輯:馮禹丁

市場上的各路資本敢于不斷加杠桿,是因為它們預期央行將降準降息,推高資產價格。(視覺中國/圖)

房地產像磁場一樣吸附著資本不斷流入,成為全社會資金投資與避險的不二之選。

激進交易者們在不斷加杠桿,他們正在進行一場“預期對賭”,賭央行最終以降息降準等方式為資本市場“開閘放水”,從而使其負債成本降低,并獲得更大資產泡沫帶來的收益。

房地產磁場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成為銀行的首選。

房地產,再度成為這個夏天最火熱的名詞。

在一二線城市,土地成交價頻頻刷新紀錄,開發商愿意以比“面包”貴的價格搶購“面粉”。

消費者則忙著“搶房”。在一線城市和多個二線城市,2016年以來房屋成交量大幅飆升,價格持續上漲。其中上海樓市因交易火爆,房產交易中心系統8月28日一度癱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與2014年末相比,目前深圳、北京和上海二手房價漲幅分別為66%、48%和39%。2016年以來樓市火爆的二線城市中,已有廈門、合肥、南京、武漢等先后出臺限購、限貸政策,試圖給樓市降溫。

但房地產像磁場一樣吸附著資本不斷流入,成為全社會資金投資與避險的不二之選。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房地產貸款成為銀行的首選。8月12日公布的央行信貸數據顯示,7月全國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僅4636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占比98.68%。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97億元,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換句話說,除了房貸,金融機構在7月份幾乎沒有新增貸款。

2016年上半年,銀行新增貸款的50%以上投向了房地產,以房貸為主的中長期貸款新增2.6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幾乎翻了一倍,個人購房貸款余額高達16.55萬億元。A股18家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18家上市銀行上半年新增房貸2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額度的45.46%;中信、浦發等多家銀行均出現上半年房貸增幅高達30%左右,而貸款總額增長不足10%的現象。

與房貸推動的信貸增長模式密切相關的,則是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性結構變化。以現金和活期存款為主的貨幣指標M1增速,從2015年3月的2.9%迅速提升至今年7月的25.4%;與此同時,增加了居民儲蓄和企業定期存款的貨幣指標M2,自2015年10月增速低于M1增速,開始形成“剪刀差”。至7月份末M2同比增長10.2%,剪刀差擴大到15.2個百分點,達到歷史峰值。

這一迅速擴大的貨幣增速“剪刀差”,被市場研究機構解讀為,在消費和投資增長乏力的預期下,央行向金融市場注入的流動性轉向推動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類金融資本“泡沫”。

央行對此公開回應,形成上述剪刀差的原因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后中長期利率降低讓企業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