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連提五份政策建議的政協委員來信: 銀行要把住“非法”轉賬最后一關
近年來,國內幾乎所有使用電話、手機和網絡的人都聽說或遭遇過電話、短信或網絡形式的詐騙,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已成金融詐騙的代名詞。
責任編輯:呂宗恕
詐騙伎倆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鑒于近期電信詐騙致命案引發的社會輿論影響大,近日民革中央及山東省、青島市政協相關部門先后建議本人盡快將五六年來連續提交的相關信息建議完善后,向全國政協提報社情民意信息或形成新的提案,以供最高層決策參考。
近年來,國內幾乎所有使用電話、手機和網絡的人都聽說或遭遇過電話、短信或網絡形式的詐騙,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已成金融詐騙的代名詞。
電信詐騙是現代社會一種低成本、易操作、不見面的犯罪手段。尤其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發或信息盜取,編造法院傳票、安全賬戶、中獎交稅、住院費、獎學金、退票費等虛假信息撒網或精準“釣魚”,一旦有人受騙上鉤,就采取轉賬、提款等手段銷聲匿跡。
據警方介紹,僅2015年中國大陸電信詐騙案就有59萬余起,被騙總額220多億元,其中100多億詐騙資金流向臺灣地區。境內外犯罪分子之所以敢明目張膽地實施電信詐騙,就是利用了現有的虛擬電話和虛假賬戶的“安全保護”,在世界各地設立了數百個詐騙話務窩點,以冒充公檢法機關等方式實施電信詐騙。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