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大學生涯,勇敢“做自己”
在學校里事事考慮現實效用的學生,往往表面上成熟世故,實際常被人廉價地利用。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徐凱文
在學校里事事考慮現實效用的學生,往往表面上成熟世故,實際常被人廉價地利用。
每年開學季,一大批告別高中的“新鮮人”滿懷好奇和憧憬來到大學校園。然而,半學期的新鮮勁過去之后,他們可能會遭遇迷茫,并開始思考一些深刻的問題,比如:“上大學究竟要做什么?”標準答案當然是“學習知識”。但其迷茫也正在于此:中小學的學習都有明確的指向和確定的標準,而大學的學習卻沒有了統一的方向和標準,以后的人生也如此。其實,在大學里,有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任務:學會“做自己”。
做作業很辛苦,但其實又很容易:有確定的目標,只需要跟上大家的步調,如果有天賦又肯努力,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做自己”卻很難,因為首先要選擇往哪個方向去努力。做學生的都學過三角函數、大氣環流和政治經濟學,卻沒有學過如何做選擇。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