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邊的詩人
來自17個國家的詩人,看到了綠色的黃河。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河曲草原上,黃河完全不是蘭州以東泥漿般的模樣。正逢河南蒙古自治縣那達慕大會,詩人們和牧民擠在一起看賽馬。
責任編輯:李曉婷 李宏宇
詩人梅卓在可可西里野耗?;?/p>
來自17個國家的詩人,看到了綠色的黃河。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河曲草原上,黃河完全不是蘭州以東泥漿般的模樣。正逢河南蒙古自治縣那達慕大會,詩人們和牧民擠在一起看賽馬。專門搭建的能容納七十人的“可汗”大帳里,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挪威語、阿拉伯語、印度馬拉雅拉姆語、漢語和藏語,交替朗誦詩歌。
“我承認,人類對你的傷害是深重的,當我望著斷流的河岸,以及你那遭到污染的身軀,我們的懺悔充滿著悲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吉狄馬加是“中國瀞度·青海國際詩人氈房圓桌會議”的發起人。兩年一次的圓桌會議,已舉行到第三屆,這次的主題是:“水、河流:人類的生命之源與詩歌”。
黃河支流澤曲河的源頭在曲海村,不到十米的距離內,分別從地下冒出一股天然礦泉水和一股天然蘇打水。泉水中漂著少量雜物,但詩人們還是一個一個用瓢舀出泉水暢飲。“我想到了我的故鄉正遭受污染的亞馬遜河。”女詩人佛朗西斯卡說,“清澈的泉水是人類的起源,也是詩歌的起源。”
現在巴西圣保羅大學讀博士的佛朗西斯卡最近訪問亞馬遜州,看到種植園主為發展畜牧業,大量砍伐熱帶雨林、污染亞馬遜河,她感到不安。“亞馬遜河對于巴西,就像主動脈。整個亞馬遜河流域33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也是世界的肺。”
用馬拉雅拉姆語寫作的印度女詩人薩維特里·拉吉萬,走近江河源頭如對神明,她也想到了自己家鄉恒河不太樂觀的情形。她住在恒河一條支流邊自己建造的木屋里,和研究并信奉馬克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