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一包點心的旅行
最后,同一種饑餓把我們母子又安排在了回村的那條小路上……
責任編輯:朱又可
母親把腦子時常反應遲鈍的毛病,統統歸在了那個年頭上。她出生時,在水井邊蹲著洗衣的姥姥,有氣無力地,低下頭。姥爺搶在她前面,先問:“生了?”
姥姥努了努嘴,又不想說話了。
姥爺一邊往里屋走,一邊扎著耳朵聽。
他說:“死了?”
干癟的肚子隨姥姥站起的身子,輕微地,抖了一下。她站在那里,看著姥爺,塌著腰,進了屋子。
一個追問的聲音也進了屋——“借到吃的了么?”
姥爺在一團爛被里找到了一個嬰兒。
姥姥盼了馬車輪胎的“吱呀”聲有三天半了。
母親落生就影響到了緊張的吃的問題。全家等著姥爺,趕大車外出能從外面帶回點吃的東西,大半又是失望。
“娃還活著哩……”姥爺走出來,看了姥姥一眼,又要走出院門了。
“剛回來,還去干啥?”姥姥喊了一半,聲音又低下來。
姥爺說:“總不能餓死娃吧?我去想辦法看能不能找到點吃的吧。”
這次,姥爺是去找鎮上的車把式馬自力,問他近期去不去漢沽?去的話,就給韋德民捎個信:“老唐問他,有沒有門道搞點吃的,剛生了個老丫頭餓得不行!”
這個馬自力不僅把口信捎到了漢沽,還在半個月后的一個下午,騎著一輛“大二八”自行車,叮叮咚咚地為姥爺帶來了韋德民的回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