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英語世界也有林琴南
翻譯的權利和邊界是什么?
責任編輯:朱又可
如果追溯到源頭,絕大部分寫作者之所以開始寫作,只是為了內在的表達吧。作品寫出來了,我們又會很自然地希望有人看到——雖然寫的時候很可能并未這么想過。我們相信在眾人之中,有那么一個或者幾個或者一些,會對自己這個陌生人敘述的世界感興趣。我們相信,自己不會是獨孤的。所以,我們尋求作品發表、出版。再往后,我們有了更大的野心,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被一種語言束縛住。畢竟我們置身的這個巨大的世界不是由一種語言構成的。翻譯,遂由此誕生。
語言即是思維。長久沉浸在某一種語言的疆域,我們必然會受到這一種語言的熏陶,它的語法、詞匯等等,不僅僅會成為我們表達的方式,也會塑造、改變我們的思想和性格。換言之,我們被這種語言的藩籬禁錮了。
如果換一種語言呢?
換一種語言,去闡釋原本用另一種語言表達的故事或者思想?
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它要轉換的不單單是語言本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