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夜,你在回家路上還是獨留異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臨近中秋,或許你正在收拾行裝,趕在回家團圓的路上;或許你仍在為生活奔波,停留在異鄉的燈火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臨近中秋,或許你正在收拾行裝,趕在回家團圓的路上;或許你仍在為生活奔波,停留在異鄉的燈火里。
從吾城到吾鄉,你的距離有多遠?從吾城到吾鄉,你的旅程有多少故事?
《吾城•吾鄉》攝影集,捕捉了幾千人在在“吾城•吾鄉”之間的往來徘徊。他們與你一樣,望著故鄉,守著生活
吾城:我生存的地方。(段俊/攝)
吾鄉:我生存的地方。(段俊/攝)
吾城•吾鄉,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距離,最深刻的落差。
這種落差造成的失態與失衡,失落與失語,蕓蕓眾生,即使不是身處其中,也無法置身事外。
比如
在你的記憶中,一定有這樣一座城
繁華、現代、亮麗,是你打拼、奮斗與成功的地方,也是你忍耐、磨礪與堅強的地方。你在這里留下特別的印記,和生命別樣的重量。
手拿氣球慶祝自己成功橫渡長江的小姑娘。2007 年(張曉/攝)
重慶,一位女子等待乘坐過江索道。2012 年6 月(張錦旗/攝)
也一定有這樣一條路
嘈雜、凌亂、擁擠,就像一根剪不斷的臍帶,連結著城市特有的煙火蒸騰,溫熱著真實平凡的歲月輪轉。
黃島路所有門頭房都被用作店鋪,其主要以經營蔬菜、水果、海鮮、禽蛋、肉類、面點為主,兼營少量五金、鞋帽等日用雜貨。2002 年(吳正中/攝)
黃島路•男人。2010年(莊周楊/攝)
島路•經過。2010 年(莊周楊/攝)
還有這樣一群人
讓你找到前世的鄉愁,或是今生的依戀。
莊的女滿拉。(焦冬子/攝)
海固的孩子,用廢棄輪胎當玩具,也很開心。(海洋/攝)
當然,最終你會面臨一種越來越難以抉擇的矛盾。
城市可以棲居,卻未必可以歸屬;鄉土無法歸去,卻又藕斷絲連。
春節期間,很多人回不了故鄉,小雜貨鋪的電視機前經常擠滿了老鄉。1997年攝于沙井鎮川籍農民工聚居的棚戶區。(張新民/攝)
張蘭紅大哥,七十八歲。媳婦是離婚后改嫁給他的,他把媳婦帶來的兩個兒子一把屎一把尿養大,視若己出。(孫京濤/攝)
周邊是2000年以后的高樓,再往里,是20世紀90年代的,再往里,是50年代甚至更古老的建筑。2010年攝于南園村。(張新民/攝)
中秋前夜,你在回家的路上,還是仍在異鄉停留?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吾城•吾鄉”之間。這其中,既有個人生命體驗的百轉千回,亦有家國命運的波詭云譎。
這本由南方周末圖片工作室出品的攝影集,匯集了2013年和2016年兩季“吾城•吾鄉”主題圖片,曾創造了百萬級的刷屏閱讀量和數千讀者留言。這是一幅當代中國的速寫畫像,也是一卷值得珍藏的影像文獻。
不要虛飾的城市,也不要濫情的故鄉,
在這些可以抗拒時間消磨的圖片里,
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讀懂中國。
點擊以下任一藍字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