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雞鳴三省”的紅色證人

早在2011年,“雞鳴三省”所在的貴州畢節市,就決定以紅色旅游實現“脫貧夢”。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劉文琴 曾緯

參加長征夏令營的孩子在長征路線圖上調查紅軍經過的省份。(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從周恩來總理的講話中,可得出“雞鳴三省會議”會址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雞鳴三省”不是一個區域概念,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名;“雞鳴三省”必須是一個莊子(村子);“雞鳴三省”的地理位置必須是在三省交界的地方。貴州畢節市雞鳴三省村完全符合上述三個條件。

“小妹快跑!”

1935年2月5日,農歷正月初二清晨,9歲的侯明揚帶著兩個妹妹在觀音巖口上放牛,一隊人馬正悄無聲息地從腳下的古鹽道爬了上來。

他們背著各式長槍、馬刀,只有帽子上的五角星可以辨識,有人邊行邊吃“救軍糧”——野果紅刺萌。

這一幕,讓侯明揚在81年后意外地成為一段懸案的歷史證人。

“我爺爺是段長,他年關時去林口鄉政府開會,回來后他就說如果發現陌生人,趕緊向鄉政府報告。”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里,與世隔絕的苗寨也未能躲過貴州軍閥的“反赤”宣傳。

這時,幾名走在隊伍前的紅軍女干部喊道,“小孩子,不要怕,我們是紅軍。”

一起懸案四種說法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王明“左”傾主義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確立毛澤東重新回到紅軍政治領導的核心。

轉戰頻繁,交權與分工等問題,只能留在遵義會議的“下一站”——“雞鳴三省會議”。

正是在“雞鳴三省”,博古將幾副挑子交了出去,它們裝載著黨中央重要的文件、記錄以及印章,這些都是“權力”的象征。

“博古交權”的諸多細節,卻成為黨史上一大懸案。僅會議具體時間就存在凌晨說、晚上說和中午說三種。至于“雞鳴三省會議”會址究竟在哪里,甚至周恩來等幾位與會者也沒有詳細說明。

“(1935年)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決定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上冊)第491頁如是記載。

“我們進入雞鳴三省的那段路很險要,只能夠一人走。只要稍有阻塞,就將是全軍覆沒。”陳云后來描述說。陳云在遵義會議前夕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

雞鳴三省,只是一個很寬泛的地理概念,云、貴、川三省交界地帶均可“雞犬相聞”。迄今,云南水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