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核”苗頭再起? 這不是“意志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政治家提出核武裝論可能是為了給朝鮮等施壓,帶有一定的外交意義?!?/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劉文琴 曾緯
當地時間2016年9月6日,老撾萬象,美國總統奧巴馬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雙邊會談。
“政治家提出核武裝論可能是為了給朝鮮等施壓,帶有一定的外交意義。”
“韓國準備進行核武裝的一瞬間,就會失去要求朝鮮棄核的依據。”
“如果強行進行核開發,會遭到非常嚴厲的經濟制裁,而出口是韓國經濟的生命……”
2016年9月9日9時30分,朝鮮進行第五次核試驗。兩天后,韓國執政黨新國家黨緊急召開“核論壇”,把韓國核武裝論提上議程,南部“口水戰”如北部核爆的余波,引發了諸多震蕩。
“以核抗核、以攻為守”。這次,韓國執政黨正式搬出“核武裝論”,即遭到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尹官石的痛斥,“核武裝論只會把半島推入更大的危險和恐慌之中,執政黨煽動‘擁核’,是掩蓋對局勢管控的無能。”
核爭論重啟
每次朝鮮核試驗過后,韓國社會幾乎都會掀起一場“生存還是死亡”的討論。
2016年初,朝鮮進行第四輪核試驗后,韓國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贊成核武裝的民眾(54%)首次超過反對者(38%),一些政客也在迎合、慫恿這股潮流。
元裕哲是韓國“核武裝論”的代表人物。數年前,他就提出“核武裝觸發宣言”,即朝鮮一旦再進行核試驗,韓國自動開啟核武裝進程。
2016年3月底,韓國慶南知事洪準杓公開表示,應重新在韓半島部署戰術核武器,實現朝鮮半島上的“核平衡”。
從美國引進“戰術核武器”,也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可行的方案。韓國世宗研究所安保戰略研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