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龍巖:越來越多的普通話

兩個龍巖人在北京街頭相遇,他們怎么能在頃刻之間識別出對方的身份呢?現在應該還可以,畢竟,龍巖普通話和標準普通話還有不同,有著自己的特點,30年后,50年后呢?

責任編輯:老黃

車到龍巖,當地朋友早就擺好了酒席等待,就差一位北京奧運火炬龍巖傳遞手的到來就可開席,但火炬手許久沒來,電話也說得語焉不詳,似乎是培訓去了。桌上還是熱鬧起來,剛好有三明、泉州等地的朋友,加上七八個本地人,新朋友老朋友頻頻舉杯,七嘴八舌不???。喝著喝著,忽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桌子上完全聽不到人說龍巖話,就是龍巖人和龍巖人之間,無論是官員還是司機,無論是企業家還是白領,都在用近乎標準的普通話交流。

我在廣州生活了近兩年,廣州可以說是中國包容性最強的城市,但廣州人之間的交流,依然經常使用白話,并不理會在場的北方人是否能聽懂。而龍巖,這個偏遠的小城,普通話的使用居然如此之普遍,還是出乎我的意外。

龍巖的火炬接力,有一站被命名為“紅色之旅”。

龍巖是老區,火炬接力選擇龍巖,和這個有直接原因。毛澤東1929年在《清平樂·蔣桂戰爭》中寫到:“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再加上毛澤東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地古田,自然成就了奧運火炬傳遞的“紅色之旅”。毛澤東提到的上杭,和其他五縣長汀、連城、武平、永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