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太著急了
一下子被捧得高,出名要趁早固然很美好,但沒有在高處的實力,最后摔下來可能更痛。
《1986,生死漂流》寫得急躁了。急躁與否,并不是以寫作時間長短為判斷,而是以稿件本身的質量為判斷。他們的急躁并非不可理解,畢竟在當下這個所謂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里,真的存在一稿成名、一稿致富現象。
一下子被捧得高,出名要趁早固然很美好,但沒有在高處的實力,最后摔下來可能更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1986,生死漂流》的爭議與是非。
這幾天,《1986,生死漂流》又火了一次,這次是因為涉嫌不規范寫作引發的爭議。
《1986,生死漂流》是一篇長達1.8萬字的特稿,自8月29日首發于公眾號ELLEMEN睿士后就引發刷屏,據稱全網閱讀人數突破了1000萬,而兩位年輕的寫作者陳楚漢、杜修琪也一舉成名。他們稱,為了寫作此文辭去了工作,用了一年半時間,重走了3000公里長漂路,耗費4萬元,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此這些更為這篇特稿增添了一絲理想主義色彩,兩位年輕人收獲無數粉絲。
但爭議聲很快出現。9月15日,網友端木異在豆瓣發出日記《抄王茂軍日記拼貼成的<1986生死漂流>,吹噓得讓人臉紅》,指出10年前長江漂流20周年時,當年長漂隊隊長王茂軍公開了《長江漂流探險日記——1986》,對比《1986,生死漂流》可以發現,大量的語句安排和內容非常相似,除了直接的改寫,很多地方甚至還不如王茂軍的日記來得詳盡。
隨后陳楚漢貼出回應文章,《<1986,生死漂流>作者回應》,指出“抄襲是對創作者最大的侮辱&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