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資深檢驗員的公益玩法老爸評測與先頭游擊隊
文鋒把自己喻為先頭游擊隊,不斷去摸索尋找有毒有害產品,發現問題后報告“正規軍”質檢部門,再由他們去大規模地檢測曝光,他相信民間力量能從下至上地推動產品檢測標準的進步。
責任編輯:呂宗恕
魏文鋒把自己喻為先頭游擊隊,不斷去摸索尋找有毒有害產品,發現問題后報告“正規軍”質檢部門,再由他們去大規模地檢測曝光,他相信民間力量能從下至上地推動產品檢測標準的進步。
魏文鋒最近成了公益圈的網紅。
因懷疑女兒的一張包書用的塑料膜含有毒有害物質,在政府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了近十年的魏文鋒,打算成立一家眾籌化學品檢測服務機構,專心從事公益檢測檢驗服務。此前,魏文鋒還下過海,開辦過一家公司,年營收一度做到了五千萬。
投身公益之后,從眾籌檢測費用,到出售無毒商品自我造血,再到股權眾籌融資,資深技術控出身的魏文鋒屢遭質疑和爭議,即便如此,他仍想在自己創立的社會企業——“老爸評測”上玩點公益新花樣。
問題包書膜
2016年秋季開學不久,“包書膜檢測有毒”成了許多家長口中的關鍵詞,也讓公眾認識了檢測包書膜安全性的杭州市民魏文鋒。
早在2014年,他發現女兒用于包課本的塑料膜氣味刺鼻。依照大學物理系專業背景及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從事產品安全檢測和產品認證十余年的檢測經驗,魏文鋒懷疑包書膜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質,于是在相關單位官微留了言,結果石沉大海。此后,過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問題包書膜”總在開學季出現。魏文鋒終于被惹惱,他覺得孩子用的物品可能有問題,怎么能視而不見?
魏文鋒決定找出真相。他認為,第一步是砸錢,必須砸錢才能引起大家重視和關注。于是,他自掏腰包買了學生市場上不同品類的7種包書膜,花9500元送到國家精細化學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試圖用科學的檢測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測。
果然,檢測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大部分送檢包書膜中含有過量鄰苯二甲酸酯和多環芳烴,前者可能擾亂人體內分泌系統,后者則是強致癌物。“一下踩著地雷了。”魏文鋒沒想到問題真的如此嚴重。
接下來,他花了10萬元找人拍了一部詳細講述他檢測全程的紀錄片。紀錄片剛一上線,立即引起轟動,合計播放量過千萬。
2015年8月25日,魏文鋒開設微信公眾號“老爸評測”,上線后發的第一篇題為《開學了,您給孩子買的包書膜,有毒嗎?》的文章,到第二天,閱讀量即達10萬+。
那一刻,魏文鋒有了公益網紅的樣子,人稱魏老爸。
能為別人創造價值,也是快樂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