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地標】四渡赤水,“酒神護佑紅軍”?
“這么偏僻的地方,沒有紅軍四渡赤水,誰也不知道我們的美酒?!?/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一群學生正駐足在長征重大歷史事件地圖前,他們試圖了解80多年前那個充滿艱險的長征中,紅軍戰士靠的是怎樣的信念走過征途。
“這么偏僻的地方,沒有紅軍四渡赤水,誰也不知道我們的美酒。” “這酒當年救過很多紅軍戰士的命,是醫療圣水。”
“斗米換斤鹽,斤鹽吃一年”的年代中,開倉分糧分鹽深得民心。
貴州土城是赤水河畔的一座小鎮。如今,一渡赤水的碼頭不遠處,已開發出一條蜿蜒數百米的“老街”,不少游客正拿著竹筒在沽酒。
“這酒當年救過很多紅軍戰士的命,是醫療圣水。”年逾七旬的楊忠熱情兜售自家釀制的“紅軍酒”——幾大名酒廠分立赤水河畔,老人的“土釀”也自有市場。楊忠老人售賣的“竹筒酒”傳自紅軍,而這種簡易的“紅軍包裝”仍頗受游客歡迎。
1935年1月,青杠坡戰役后,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城揮師西渡,正式拉開四渡赤水的序幕。四渡赤水時,紅軍戰士并沒有專門盛酒的容器,他們只好就地取材,用燒紅的鐵條捅開竹節,灌上酒,再用刀削的木塞或泥巴封上。“遠遠地看上去,真就像‘扛著機關槍’在行軍打仗。”
美酒與紅軍的故事,在赤水河畔口口相傳。
“赤水之酒”可以濯我足?
遵義會議后,耿飚擔任紅一軍團紅一師參謀長,參加和指揮過強渡烏江、攻占遵義、婁山關、青杠坡、黃陂洞等戰役,率部在黔北轉戰三個月。
1935年3月15日,紅軍轉戰貴州仁懷。次日晨,紅一軍團教導營襲占茅臺鎮。出版于2009年的《耿飚回憶錄》記載,“這里是舉世聞名的茅臺酒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里彌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盡管戎馬倥傯,指戰員們還是向老鄉買來茅臺酒,會喝酒的細細品嘗。”“不會喝的便裝在水壺里,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
四渡赤水的另一位重要親歷者蕭勁光在回憶錄中也調侃道,“要不是長征來到這里,這輩子哪能喝上茅臺酒呢!”
四渡赤水紀念館館藏資料記載,時任中央縱隊總衛生部干部休養連連長侯政發現,幾只水缸埋在院落內,水清澈透底。于是,眾人將沾滿泥巴的腳伸進水缸洗起來,結果卻發現特別舒服、解乏。
這一幕,讓隨后而來的董必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