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投資基金如何以小撬大

從2014年開始,產業基金快速發展,成為地方政府爭相推進的一種新型融資渠道。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曾玉

PPP(公私合營)框架下的產業投資基金,以其靈活的形式和快速匯集資本的優勢,正迅速成為地方政府基建融資的新選擇。(農健/圖)

從2014年開始,產業基金快速發展,成為地方政府爭相推進的一種新型融資渠道。

產業基金杠桿率一般在1:4左右,高了銀行不認,但是現實情況中,一個地方政府對應多家銀行,實際杠桿率不好估算。

如果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約定了回購時間和利率,并且最終通過財政埋單,本質上都是一種“明股實債”。

2016年9月12日,陜西省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揭牌儀式在西安舉行,該基金由省市區三級政府共同出資,基金初始設立規模60億元,未來規模將達到300億元。同日,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與中國-東盟(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南寧市金融投資集團等聯合宣布,將共同發起設立規模達2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引導基金、蘭州科天投資公司共同出資。

事實上,去年以來,各地都在成立各種產業投資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等,比如重慶設立800億新興產業基金,山東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安徽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等。

新預算法和43號文的出臺,使得地方政府主要的傳統融資渠道——地方融資平臺全面受限。在43號文的框架內,地方政府要籌集用于基建投資的資金,只能借助于兩條途徑:一是發行地方債;二是引入社會資本搞PPP(公私合營)。而后者中的產業投資基金,以其靈活的形式和快速匯集資本的優勢,正迅速成為地方政府基建融資的新選擇。

一拍即合

眼下面對“資產荒”和壞賬高企的情況,銀行參與產業基金的收益率能達到比較可觀的7%左右,還能彌補一些地方債置換帶來的損失。

2014年,國務院一紙“43號文”,全面限制了地方政府傳統的融資模式——依靠城投公司平臺去銀行貸款、發信托、BT(建設—移交)和城投債,將地方政府規范的舉債融資機制僅限于:政府舉債(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PPP和規范的或有債務。

而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方面的需求并沒有減弱,反而更迫切需要通過投資來穩增長。財政部網站刊登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的講話稱,預計2020年全國城鎮化率達到60%,由此帶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