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生李舒是怎么落榜的 播音藝考黑幕調查
南方周末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暗訪、明訪、調查發現,播音藝考產業鏈上,存在各種“黑幕”和“謠言”……而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學生是否參與其中,他們都學會了人生最重要的課程:潛規則。
責任編輯: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李舒凝
播音主持藝考至今沒有全國統一教材,也沒有絕對客觀的評判標準,大部分需要主觀判定。
“播音藝考黑幕”的爆料者來自一位培訓老師,他發現自己的學生為了能來上課,還要額外給高中老師指定的培訓機構交齊學費才能出來。
南方周末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暗訪、明訪、調查發現,播音藝考產業鏈上,存在各種“黑幕”和“謠言”……而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學生是否參與其中,他們都學會了人生最重要的課程:潛規則。
被采訪的人里,有學生、老師、機構負責人、考官,然而很少有人愿意公開自己的真名,用爆料老師的一句話:“我希望社會進步,但我犯不著為了社會的進步,讓自己粉身碎骨吧?”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山東青島藝考生李舒終于在2016年高考時落榜了。
當大學新生陸續走進校園時,李舒又回想起自己一年前的那個選擇。當時,李舒升高三的模擬考試成績,足夠考上二本高校。為了沖擊一本,她報了校外培訓班,成為一名播音藝考生。這種選擇,被高中生稱為“曲線就學”——藝考生的高考文化分數線,要比普通高考考生低得多,同樣的分數,前者能上更好的大學。
李舒的“曲線就學”計劃最終破產,她開始復讀。“吃了一年的苦頭,浪費了一年的時間。”她嘆了口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6年,全國大約有十萬人參加播音藝考,淘汰率高達80%以上。李舒心有不甘:“大家選培訓機構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我不希望再有人被騙了。”
李舒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比她低一屆的藝考生正涌入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包括“騙”她的兩家。新一年的藝考故事,又似曾相識地開場了。
把高分學生的信息拿來冒充一下
李舒選擇藝考,是在學校里的一場“講座”上。
學校要求所有高二學生參加“講座”。在學校禮堂的主席臺上,當地一家藝考培訓機構的負責人熱情宣講,向李舒們推介藝考這條“高考捷徑”。
這樣的“講座”,李舒此前已經聽過三場了。每個機構負責人為了展示實力,都要秀出他們往屆考上“中傳”“浙傳”等播音名校的學員榜單。李舒聽完心動了,上網搜索,發現北京還有實力更強的藝考機構。李舒看中了一家,告訴班主任,暑假自己想去北京培訓。班主任連忙勸阻:“網上的很多都是騙人的。”同時成功說服了李舒的父母。
北京的機構的確騙過人。某藝考生2015年同時達到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文藝編導和電視編導三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最終被錄取。此后,北京的兩家藝考機構都宣稱該考生是自己的學員。
“中影藝考”在宣傳海報上印出了該考生與該機構校長的合影。北京另一家藝考機構則在校區大廳掛出了號稱是該考生父親的書法作品,這家機構多位招生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影藝考”的人是后來托關系讓該考生來合影的;而“中影藝考”負責人則拒絕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應。類似的事情不是少數。四川一些藝考生考上名校后,被多家成都藝考機構宣稱是自家學員,甚至曬出了考生的準考證。
劉婧曾在成都一家培訓機構任教,熟悉其中套路。當年出藝考成績時,機構領導曾讓她聯系考得好的學生,讓對方把信息借來用一下,冒充自己機構的學員。劉婧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查也沒有用。我說你在我這兒學了一天,那也算是我的學生,對不對?”黑龍江某藝考機構2014年的兩位學員考取中傳播音主持專業的全國第一和全國第三,招生負責人耿林發現,這兩位學員的信息隨后出現在山東一家藝考機構的宣傳板上。“名字沒有換,名次沒有換,把省份給換了,他說是山東省的。”對方受到口頭警告后撤下了信息。
趙忠祥給“中影藝考”題詞,“助力中影”出現在公開新聞報道中。
給高中回扣,把學生一車車拉來
去不成北京的李舒,在第四場“講座”之后交了學費。因為聽起來這家機構比前三家都厲害,而且現場交學費有6000元的優惠。
李舒后來發現,她的班主任跟這家機構的負責人在微信上互動:班主任在對方的朋友圈狀態底下發了個笑臉。
一些中學與機構的互動遠不止于微信上的笑臉。北廣之星負責人張軻老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樣的現象主要出現在小作坊式的小機構身上。北京的一些中學每向這些藝考機構輸送一個學員,能獲得該學員學費總額的四到六成作為回扣。培訓班種類繁多,一個完整備考周期的學費平均在兩萬元左右。按照北京藝考培訓的市場價計算,每筆回扣上萬元。
收到回扣的中學老師會誘導甚至強制考生選擇某個藝考機構。四川考生劉婧,因為想報的培訓機構不是她所在高中指定的那家,就受到過班主任威脅:“老師說,如果你不去這家機構,我就不能準你的假,也不能讓你參加藝考。最后,是我爸媽給這個老師送了幾瓶瀘州老窖,請他吃了幾頓飯,包了點紅包,才把這個事情給搞定的。”
中學老師說能“不讓她參加藝考”,確實是真話。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