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換彈”之謎
中途島海戰,美軍以三艘航母,對決日軍四艘航母,結果日軍慘敗,損失全部航母與艦載機,日軍艦載機的反復“換彈”常常被認為是慘敗的關鍵因素。真相到底如何?
責任編輯:劉小磊
畫家筆下的中途島之戰
中途島海戰,美軍以三艘航母,對決日軍四艘航母,結果日軍慘敗,損失全部航母與艦載機,日軍艦載機的反復“換彈”常常被認為是慘敗的關鍵因素。真相到底如何?
1942年6月4日,日本海軍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云忠一率部對中途島美軍發起攻擊,遭遇美軍有準備的反擊。日軍4艘航母與美軍3艘航母對決,結果日軍慘敗,南云忠一部隊損失全部航母與艦載機,死亡官兵2180余人。美軍損失約克城號航母、150余架飛機,360余人陣亡。
中途島海戰規模宏大,戰史與軍迷的評論卻常常聚焦于一個關鍵詞——“換彈”。
作戰計劃
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軍杜利特中校率16架飛機轟炸東京等地,日本海軍大感臉面無光,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決心攻占日本島東南3000多公里的中途島與東北2000多公里的阿留申群島,將海軍防線再向外推進,進逼夏威夷。作戰計劃大要出自聯合艦隊首席參謀黑島龜人之手,包括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兩個方向,目標是攻占要地與尋殲美軍主力艦隊。山本五十六指揮整個作戰,包括如下5支部隊:
1.山本五十六兼任指揮的“主力部隊”,負責中途島作戰方向的后援、警戒,第1艦隊司令高須四郎指揮第2、9戰隊負責阿留申群島作戰方向的后援、警戒;
2.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云忠一指揮的“第1機動部隊”負責轟炸中途島、尋殲美軍艦隊;
3.第2艦隊司令近藤信竹指揮的“攻略部隊”負責登陸、占領中途島;
4.第5艦隊司令細萱戊子郎指揮的“北方部隊”負責攻擊、占領阿留申群島阿圖島、基斯卡島;
5.第6艦隊司令小松輝久指揮的“先遣部隊”以潛水艇前出偵察、哨戒、襲擾;
第11航空艦隊司令冢原二四三指揮“岸基航空部隊”以威克島(中途島西南2000公里)、馬紹爾群島為基地,預定進駐中途島。
本次作戰號稱日本海軍成立70年來最大規模出動,除負責襲擊盟國商船的潛艇和負責占領區警備的艦艇外,作戰艦艇幾乎悉數出動,總數達200多艘,其中戰列艦11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3艘、輕巡洋艦10艘、驅逐艦65艘、潛艇21艘、約700架飛機。參戰艦艇消耗的燃油和航行里程,超過非戰時期日本海軍全年的耗油量和航行里程。
在如此龐大兵力中,歸南云忠一指揮的是赤城、加賀、飛龍、蒼龍號航母,榛名、霧島號戰列艦,利根、筑摩號重巡洋艦,長良號輕巡洋艦,11艘驅逐艦,艦載機264架。
中途島作戰計劃被美軍情報部門偵知。美軍派出弗萊徹、斯普魯恩斯分別指揮的第17、16特混艦隊迎擊,共有約克城號、企業號、大黃蜂號3艘航母(248架艦載機),7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5艘驅逐艦,19艘潛水艇。同時加強中途島防御兵力,分屬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的岸基飛機共112架。
宏大作戰場面影響深遠并為后世所熱議的,是日軍4艘航母對決美軍3艘航母。
海戰經過
6月4日4時30分,南云忠一編隊到達中途島西北400公里預定位置,4艘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