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四年的灰霾重災區 河北之后,河南“補課”
當河北在2015年實現PM2.5下降目標時,河南卻反超河北,以約80微克/立方米的PM2.5年均濃度成為全國各省之最。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李蕊 萬曉華 王倩
一步一個臺階,才能打贏治霾攻堅戰。
2012年,《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探索聯防聯控,規劃范圍包括三區十省,河南不在其中。
2013年,環保部開始監測74個城市空氣質量,河南僅省會鄭州入選,而河北有11個城市在名單中。
當河北在2015年實現PM2.5下降目標時,河南卻反超河北,以約80微克/立方米的PM2.5年均濃度成為全國各省之最。
如今的灰霾重災區——河南,可能被忽視了四年。
2012年,河南沒有進入“治霾國家隊”。2014年,它的鄰居河北坐上輿論火山口,省長立下“軍令狀”。“我們那時完全沒有這種緊迫感。”一位河南省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回憶。
形勢急轉直下。一家環保組織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發布的《中國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河北在2015年實現PM2.5下降目標時,河南卻反超河北,以約80微克/立方米的PM2.5年均濃度成為全國各省之最。
河南著急了。2016年7月,河南打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心以最強硬的治霾手段彌補失去的四年。
河南離目標最遠
這場攻堅戰被河南官方形容為“環保風暴”,與脫貧攻堅、國企改革并列為河南的三大攻堅戰。河南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以及環保、住建、交通等7部門“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軍令狀”。
2016年7月4日的動員會上,河南省長陳潤兒以“三個持續”說明河南治霾形勢之嚴峻:環境監測污染指數持續上升,污染濃度在全國排位持續靠前,一些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惡化。
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農業氨排放量巨大,是北方地區秸稈焚燒比較嚴重的省份。同時,河南也是新興工業大省,2013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高達79%,涉氣企業污染物排放量強度大。三面環山的地形還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2012年國家頒布“大氣十條”,如果將該年視作中國宣戰PM2.5元年,后來的科學研究顯示,至少在2010年,河南面臨的治霾挑戰就是各省中最為嚴峻的。但在治霾伊始,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河南自身,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部副研究員薛文博在2014年開展了一項研究,以我國333個地級城市PM2.5年均濃度達標(≤35微克/立方米)為目標,模擬計算全國31個省市區會轉化為PM2.5的四項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氨)的最大允許排放量。然后,再根據2014年實際的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了全國、重點區域及各省市區當年大氣環境容量超載率。
環境容量嚴重超載,這是研究之前可以想見的。出乎薛文博意料的是,超載情況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