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紐約晤王安憶
王安憶教授由上海到紐約來講學,大家朋友集合聽她講話,是難得的因緣。紐約有這么多人想跟她見面,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由:她是國際上有名的作家,來到紐約,是中國人的一個光環。
責任編輯:朱又可
天涯若比鄰,天涯究竟不是比鄰。王安憶教授由上海到紐約來講學,大家朋友集合聽她講話,是難得的因緣。紐約有這么多人想跟她見面,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由:她是了不起的小說家,我們同行的佼佼者,她擴充了文學史的篇幅,增添了中國文化的遺產,加強我們寫作的信心,她是國際上有名的作家,來到紐約,是中國人的一個光環。
除了共同的理由,我自己還有個別的理由。想當年我是個文藝小青年,本來想寫小說,寫小說沒學會,學會了寫散文?;叵肫饋?,好像我到馬戲團學空中飛人,失手摔下來,散文做了安全網,沒有粉身碎骨。那時候,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臺灣,文壇看不起散文,認為散文是詩的原料,是小說的半成品。到了七十年代,臺灣有了三家電視臺,電視分散了小說的讀者,增加了散文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