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缺失,傳染難斷,缺醫少藥 西藏:最后的包蟲病
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最大規模的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也是全國調查的最后部分。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這次援藏計劃將在西藏70個縣區進行包蟲病流調。
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最大規模的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也是全國調查的最后部分。
泡型包蟲病是種高度致死性疾病,若不治療,10年病死率可達94%。一般人染病后,會喪失勞動能力,使人因病致貧、返貧。
由于不愿殺生,犬的數量始終無法控制,最關鍵的宿主處理變成了為難的事。
44歲的梅朵卓嘎對包蟲病沒什么概念。“包蟲???不知道。以前好像在醫院見過。”她雙眼圓睜,使勁想了想,讓旁邊懂藏語的小姑娘翻譯給我們聽。
一大幫記者涌進她的家里,她咧著嘴笑,張羅給客人倒酥油茶。桌上碼得整整齊齊,有蘋果、梨、香蕉、旺仔牛奶和油炸果子——她家的大門上掛滿了榮譽牌:十星級平安和諧戶、青稞示范戶、社會主義新農村代表……
就在馬路斜對面,西藏山南市扎囊縣哲木社區居委會院子里,九點不到,鄉親們已經在院子里排好了隊。
早幾天,縣里就開始一級級發通知,2016年9月12日,要去居委會免費體檢,查“大肚子病”,無論男女老少。
“大肚子病”的學名叫包蟲病,這種由棘球絳蟲幼蟲寄生于人和動物體內、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主要流行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等西部地區。
其中被稱為“蟲癌”的泡型包蟲病,是高度致死性疾病,患者若不治療,10年病死率可達94%。一般人染病后,肝、肺、腦及骨骼等幾乎所有器官和組織都會受損,直至喪失勞動能力,它也成了農牧區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在2012年,全國就進行了包蟲病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對西藏自治區的包蟲病狀況,人們只知道嚴重,卻沒有任何具體的數據。
此前,西藏僅根據地理位置隨機抽取4個縣(亞東、林芝、巴青、措美)調查,結果顯示,這4個縣人群包蟲病平均患病率為4.23%,遠高于全國0.24%的平均水平,為重度包蟲病流行區。但剩下70個縣的情況,無人知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