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寫越長,越系列越好賣” 暢銷時代的童書生意經

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程度和類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說是衡量圖書業市場化的標尺。用這兩把尺子量,童書是中國出版業市場化水平最高的門類。

責任編輯:宏宇朱曉佳實習生李舒凝

孩子們閱讀不認作家,只認故事里的人物。人物形象的豐滿,必須有系列作品的塑造。童書因為系列而暢銷,一旦暢銷,可以盤踞排行榜五年、十年。(東方IC/圖)

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程度和類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說是衡量圖書業市場化的標尺。用這兩把尺子量,童書是中國出版業市場化水平最高的門類。

張秋林做了三十年少兒出版社社長,命運轉折點出現在2006年。

在那之前,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是行業內的話題制造者。從1980年代的“新潮兒童文學叢書”、中國第一本性教育童書、圖畫本《二十四史》和《資本論》,到1990年代末大規模引進德國童書,在業界雷聲很大,但在市場,雨點沒幾個。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賺錢主要靠幼教掛圖和卡片,人稱童書界“卡片大王”“掛圖大王”——卡片和掛圖也是從臺灣引進的。

2006年,這家出版社的銷售收入和市場圖書回款都增長100%,分別達到1.5億元和4000萬元。數字大躍進,暢銷書功不可沒。那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簽下鄭淵潔作品版權,把他的全部作品分為八個系列,以“皮皮魯總動員”的名字陸續出版。2015年,版權合同到期,出版社一年損失碼洋近五千萬元,但“彌補絲毫不是問題”。童書市場的更新換代已經完成,“鄭淵潔已二十多年沒有新作,跟他合作很累。”張秋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到2016年6月底,他已經實現了2.16億元的銷售收入,相當于全年任務額的46.8%。

這家靠10萬元家底起步的少兒出版社是中國童書業的一個縮影。

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程度和類型化出版的成熟度,可以說是衡量圖書業市場化的標尺。用這兩把尺子量,童書是中國出版業市場化水平最高的門類。

畫說“大部頭”不如皮卡丘

198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少年兒童讀物編輯室變身江西少年兒童出版社,啟動資金7萬元。1989年,社長張秋林將其命名為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做童書,張秋林是在1986年開的竅。那年,中國少兒出版代表團訪日,日本同行介紹的兩個理念,張秋林記憶猶新:童書應該是“長命書”,童書應該給孩子帶來快樂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