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水中“PM2.5” 飲用水亞硝胺陰影待解
“盡管亞硝胺在水里含量極低,但飲用水太重要了,涉及所有的人群,特別是要考慮敏感人群,比如兒童、孕婦和免疫缺陷的群體?!?/blockquote>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王倩 萬曉華
自來水廠沉淀池。飲用水中的亞硝胺,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水處理過程中可接受的“消毒副產物”。但作為2A類致癌物,亦有人擔心,其長時間富集的病變作用。
“它像極了當年空氣污染中被忽視的PM2.5。”
多數學者認為其不會影響安全,但亦有人擔心,飲水長時間富集,可能產生一些病變。
“盡管亞硝胺在水里含量極低,但飲用水太重要了,涉及所有的人群,特別是要考慮敏感人群,比如兒童、孕婦和免疫缺陷的群體。”
歷時3年多,覆蓋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從出廠水、用戶龍頭水到水源水,針對飲用水中亞硝胺濃度和種類的科研調查,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最全面的一次。
“調查結果出乎我意料:一是種類那么多,二是濃度比想象的高。”負責上述飲用水調查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陳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從事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研究已經近十年,但人們最近才開始關注和重視飲用水中的亞硝胺。
這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主導的全國調研報告,一系列頗有價值的數據正陸續被公之于眾:
“中國是世界上飲用水中亞硝胺檢出情況最為多樣的國家,在水中檢測出9種亞硝胺類物質,其中亞硝基二甲胺(NDMA)的濃度最高。”
“中國的出廠水和龍頭水中的亞硝胺檢出情況要比美國嚴重,出廠水和龍頭水中NDMA的平均濃度分別為11和13ng/L(納克每升),水源水中的亞硝胺前體物(母體物質)平均為66ng/L,除了NDMA之外的亞硝胺在中國的檢出率是美國的數十倍。”
“在全國范圍內,長三角地區有最高的亞硝胺風險,出廠水和龍頭水中的平均濃度分別為27和28.5ng/L,其中水源水中的亞硝胺前體物為204ng/L。”
國際癌癥研究署(IARC)把亞硝胺列為2A類致癌物,即人類很可能致癌,該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足。
目前,美國的兩個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了亞硝胺類(NDMA)的最高濃度,但中國并未將其納入飲水標準。
不過形勢看來并不太過悲觀。美國加州的指導值是10ng/L,加拿大衛生部的指導值40ng/L。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限制則要寬得多,達100ng/L。
“按WHO的標準,我國只有少量水樣超標。但如果用美國加州標準則有26%的出廠水和29%的龍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