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不等于“智能制造”

國慶期間,一則新聞給假日平添了一絲緊張氣氛: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機器換人”計劃加速,每年有上萬機器人投入使用,其江蘇昆山工廠已裁減6萬員工。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侯翔宇

國慶期間,一則新聞給假日平添了一絲緊張氣氛: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機器換人”計劃加速,每年有上萬機器人投入使用,其江蘇昆山工廠已裁減6萬員工。

雖有很多人表示了“失業”的隱憂,但也無法阻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不少人評論說,未來已至,這就是智能制造的時代。

我認為,機器換人確實是制造業的一大趨勢,但卻不是未來制造業的最大特點。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肇始,講的故事就是機器如何換人,昨天的燈火通明、三班倒,今天的黑燈工廠,只不過“換”的規模不同而已。

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大數據的時代本質上是一個智能時代,因此,我們習慣于把未來的制造稱為“智能制造”。但我認為,僅僅把“機器換人”等同于“智能制造”,是一個正在流行的大眾誤解。機器換人只解決了效率與成本的問題,所沿襲的仍是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傳統思路,只是實現了自動制造,而非智能制造。

真正的未來制造,或者說智能制造,一定是可以滿足人類個性化需求的制造。

例如富士康,不管其生產流水線有多先進,取代了多少人工,其制造的iPhone仍是萬人同款,這就代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