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藏品,因為拼不過專訪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
2016年9月1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距離1999年擬議建館和2001年向國際國內招標,已過去十幾年的時間。
責任編輯:李宏宇 實習生 李舒凝
《對話達·芬奇》展覽序廳中的達·芬奇生平年表,被用心的觀眾挑出多處英文文法和拼寫錯誤,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遭遇的第一個公關危機。
2016年9月1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距離1999年擬議建館和2001年向國際國內招標,已過去十幾年的時間。
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是1992年建成的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7.5倍,是2015年建成的武漢大學萬林博物館的近4倍。按照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文化部聯合制定的《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建筑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的屬大型博物館,適用中央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
2002年,瑞士馬里奧-博塔建筑事務所從參與邀標的6家國際國內知名設計機構中勝出,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的設計者。一批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老教師、校友,連同多位院士,曾聯名給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寫信,反對國際招標。當年盛行的說法是“中國成了國際建筑師的實驗場”。
主管校長召集建筑學院老師座談,很多簽了名的老師沒到場。“民族情結也好,批判西洋風也好,再怎么說,大家要平等競爭。不能說清華的建筑就一定由清華自己做。到21世紀了,大家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回憶當時情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經過專家評委背靠背打分,博塔的方案勝出。
貫穿整座博物館的明梯,從一樓大廳中央直通二、三、四樓各展區,讓人一進博物館大門就獲得拾級而上的莊嚴感。每一樓層的臺階寬度和走向略有不同,形成一組線條硬朗的折線。相比深色的墻體,從屋頂投射下來的自然光讓樓梯區明亮、醒目。
展廳“藏”在暗處。從一樓到四樓,11個展覽同時進行。“清華藏珍”是家底展。展出的450余組件藏品涵蓋書畫、織繡、瓷器、家具、青銅器五個門類,是“清藝博”近萬組件館藏中的精品。這批藏品主要是原中央工藝美院的舊藏,隨著1999年工美并入清華,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的立館基礎。&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