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盤前,所有香港人都相信樓價會永遠往上升
時代是所有人的時代,自己種下的惡因,自己去吃那苦果。
責任編輯:朱又可
歷史總是不斷重復,而一代新人換舊人,也不斷重復前人的對與錯,正所謂俗眼觀世紛紛各異,法眼觀世件件皆同。香港人在樓市上的起起落落、滄海桑田,創造了無數奇跡,也釀成過無數家破人亡的故事。每次狂歡,都似曾相識。
香港人樓市狂歡的高潮,當屬九七前夕。為了孕育這次狂歡,港英政府做了很多“努力”。1980年代末,港督衛奕迅(Lord Wilson of Tillyorn)推出了建造新機場的政府計劃,投入資金史無前例。該計劃因為把香港的未來描繪得如“玫瑰園”般美好,所以又稱為“玫瑰園計劃”。在之后的幾年中,香港似乎真的進入了一個“玫瑰園”般絢爛的時期。
九七前,香港樓價一路攀升,其中不乏來自政府政策的影響。
1981年,中英之間宣布開始商談香港前途問題,香港的樓價在兩年內跌了六成。直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基本確定了回歸后香港土地的產權——和“五十年不變”一樣,自動延續50年,中產階級的心才逐漸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