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香港故事里的矛盾
我們現在讀茅盾筆下描寫這段經歷的《生活之一頁》和《前言》,會發現同一件事,在間隔三十多年中,竟然出現一事兩歧的問題。到底是茅盾記憶上的舛誤還是小說家在某一次紀事上的虛構呢?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41年3月,茅盾第二次旅居香港,他和夫人孔德沚一開始租住在堅尼地道半山腰的一個銀行退休職員家里。這座別墅樓上是房主一家,樓下原先租住著沈茲九母女倆和《世界知識》的編輯張鐵生,茅盾夫婦搬了進去,住進了騎樓里,一個月后,沈茲九和女兒到新加坡去,茅盾夫婦搬進了沈茲九母女倆的房間。
關于這段經歷,茅盾有兩篇文章詳細談及,一篇是《生活之一頁》的前三章《房東太太》《房東先生》《C君的書籍下落如此》;另一篇是《脫險雜記》的《前言》,寫于1979年10月28日。
《生活之一頁》1947年新群出版社有單行本,1980年收入散文集《脫險雜記》,在香港時代圖書公司出版。這篇散文最早刊發是在1946年《新民報》成都版的副刊《出師表》上連載,則寫作當在這年刊出之前應無疑問。
我們現在讀茅盾筆下描寫這段經歷的《生活之一頁》和《前言》,會發現同一件事,在間隔三十多年中,竟然出現一事兩歧的問題。到底是茅盾記憶上的舛誤還是小說家在某一次紀事上的虛構呢?
先來看看一事兩歧的情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