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記憶
烏蘇里江上有一個形似元寶的小島——珍寶島,近半個世紀前,中蘇在此兵戎相見,這場戰爭還有多少人記得,戰爭之后規模宏大的備戰運動又有多少人記得?作者帶著這些記憶,繼上篇離開“二戰終結地”虎頭要塞后,沿烏蘇里江北上,探訪這個曾經中外矚目的彈丸小島。
責任編輯:楊嘉敏
珍寶島原是從中國方面伸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后來經過長期的水流沖刷,才成為一個小島。
烏蘇里江上有一個形似元寶的小島——珍寶島,近半個世紀前,中蘇在此兵戎相見,這場戰爭還有多少人記得,戰爭之后規模宏大的備戰運動又有多少人記得?作者帶著這些記憶,繼上篇離開“二戰終結地”虎頭要塞后,沿烏蘇里江北上,探訪這個曾經中外矚目的彈丸小島。
烏蘇里船歌
烏蘇里江的初秋,天亮得早。
清晨來到虎頭鎮江邊,郭頌題寫的“烏蘇里江”碑石與界碑矗立在一起,緩緩流動的江水溫柔恬靜。已經有漁船在捕魚了,只不過,江上并不是郭頌所唱紅的《烏蘇里船歌》中那種大規模的捕魚場面,清亮的晨曦中只有一兩艘船,捕魚船是摩托快艇,一船兩人,一人船尾控舵,一人船艙中撒網。漁網臨空一撒,在不寬的江面上飄飄灑灑,煞是好看,只是起網時沒有想象中魚兒跳躍出水的壯觀,是被慢慢拖上船的。
漁民穿著迷彩服、高筒鞋,這身打扮遠遠看過去還以為是邊防軍。有一艘捕魚船幾乎是緊貼著俄羅斯岸邊撒網捕撈,靠了岸就有人圍上來,當場交易,他們捕的魚確實不多,也就一小簍,有狗魚,也有江混子。賣了魚,漁民開船破浪向江對岸駛去,繼續捕撈。
我問漁民,捕魚的船會不會越界了,他們笑著解釋,界江是以主航道為界,并不是想當然的在烏蘇里江正中一分為二,虎頭這兒的主航道緊靠俄羅斯岸邊,所以,他們并不是從俄羅斯捕魚回來,還是在主航道我方一側合法捕魚。
江邊不遠處有一座紀念碑,圍著紀念碑的是幾位中年婦女,她們蹺腿、彎腰、伸胳膊,在晨練呢。她們告訴我,冬天江面結冰,大伙兒在江上溜冰,一甩胳膊,冰刀很可能就在俄羅斯的地界邊緣劃了一圈。
順著山道往山上走,去看虎頭著名的“天下第一虎”雕塑,虎林市的市徽就是這只“虎”。一百多年前這里人跡稀少,只有成群結隊的東北虎出沒,直到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政府在虎頭鎮設招墾分局,開發虎林,人來了后,老虎就過江躲進西伯利亞的森林中去了。
虎林烏蘇里江邊境線長達兩百多公里,是黑龍江省重要的界江風光縣?;㈩^鎮碼頭上停著大大小小的游船,有好幾條游江線路。往下游走,一百多公里之外就是珍寶島,但一個人去,雇船費用太高。船老大對我說的是實話:“一個人去劃不來,到珍寶島得燒好幾噸柴油。”
珍寶島如今成為了旅游景點,渡船碼頭,立著紀念碑,上書“百年首捷,一島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