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病”了嗎?
當明星如喬任梁、張國榮等因抑郁自殺,職場人因工作壓力猝死事件頻發,情緒狀態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資料圖: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
焦慮,是每個忙碌的現代人帶有的普遍情緒,但焦慮也有可能慢慢地變成一種病。當明星如喬任梁、張國榮等因抑郁自殺,職場人因工作壓力猝死事件頻發,情緒狀態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知道”(nz_zhidao)當穿起白大褂,為你排憂解“病”。
前段時間,又一位互聯網創業者離開了這個世界。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于10月5日晚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據圈內人士透露,張銳生前特別拼,而且經常焦慮,睡不好吃不好,晚上睡前會擔心資金鏈斷了怎么辦......
焦慮,是每個忙碌的現代人帶有的普遍情緒,但焦慮也有可能慢慢地變成一種病。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突然遭遇變故,你會怎么辦呢?曾經活力充沛、神采風揚的人突然變得很愛抱怨、擔憂....當這些現代文明社會特有的小毛病不斷累積后,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會得病。
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拖延癥、選擇困難癥、社交恐懼癥....各種陌生又熟悉的“城市病”開始出現。
如漫畫家朱德庸在《大家都有病》所說,這是一個只有人教我們如何成功,卻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我們對外面的世界過度需求,對每天的自己過度使用——這是一個有病的時代。當我們“病”了,該怎么辦?
1、“我要怎么辦”之焦慮癥
焦慮癥,是神經癥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颊咴谛睦?、社會調節上存在問題,感覺自己處于莫名的緊張不安、恐懼害怕中,常常問“怎么辦?”,工作和社會能力損害嚴重,生活質量及滿意度低。
據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統計,全球每40秒鐘就有一人死于自殺。而在中國,七成自殺未遂者的精神障礙患者中,近四成為患焦慮癥的人群。中國焦慮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2002年焦慮癥患者是1992年的4倍,八成的焦慮癥患者35歲以前發病,10—25歲是發病的高峰期。
《無憂是一種選擇》
作者:【美】米勒 /米爾/霍金斯
作者米勒博士和米爾博士合力創辦的心理治療診所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診所之一。開篇他們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如你常沒有緣由地憂慮?你是否常常想在生活中占上風?你是否覺得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你是否忽略建立親密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