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好的職業,只有不夠好的從業人員
如果人們能像“職人”一樣,把“低等職業”做到極致,那么這份職業是不是就不再低等了呢?
責任編輯:蔡軍劍
來自上海七寶中學的徐雨臻同學在《賣豬沒有技術含量?》一文中(參見2016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讀者來信),提到了人們對職業的陳腐觀念,即對那些消耗大、產出低的“低等職業”表示藐視。
然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許多從事所謂“低等職業”的人,也能獲得不低的社會地位,甚至還能改變社會對該職業的看法。在我看來,“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是典型。
在東京地鐵邊有一家只有十個座位的壽司店,不起眼到你如果不認真尋找就根本發現不了它。小野就是這家店的主理人。入行以來,他每天都把大量時間花在研究壽司制作上面,親自挑選最好的食材,反復研究握壽司的力度,不同種類魚肉與醋飯搭配的口感。一天下來,小店也許只能招呼十幾個客人,盈利自然不多。但他就這樣堅持了55年。然后,85歲的他成了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